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

上传日期:2023-04-24 14:29:10 / 研报作者:孙付丁俊菘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pdf
大小:2.2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

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230424(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出口的几个常见理解误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3月出口数据大超市场预期,引发广泛讨论,其中不乏一些理解误区。本文重点挑选四个常见问题,对其产生误解的原因、逻辑进行梳理。同时根据4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月度详细数据全面拆解3月出口,以期帮助市场更好的理解本次出口数据。   误区一:利用集装箱运价判断出口   集装箱运价与出口之间并没有稳定的对应关系。目前市场采用集装箱运价判断出口的逻辑是:由于集装箱船生产周期相对偏长(2-3年),供给短期内缺乏弹性,所以运价的变动更多的是受需求端的影响。不过从实际表现来看,集装箱运价与出口同比并没有稳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二者的相关性已经降低至36%。   事实上,由于船运公司可以通过加密航线、提高船速、加快周转等方式提高运力,所以供给对于运价的影响应该更大。当前集装箱船在手订单已经突破历史新高,根据2-3年的生产交付周期推断,今、明两年集装箱船都将会大量交付,在海运转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运价来判断出口的准确度仍会较低。   误区二:利用工业出口交货值判断出口   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与出口的背离时常发生。目前市场采用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判断出口的逻辑是:公布部门不同、时间不同,可以交叉验证。从实际数据来看,二者相关性确实很强(相关性在89%左右),不过背离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方式,我们发现二者在报告期、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价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并不能简单的以某个月的背离来判断出口。   误区三:利用进口国进口情况判断出口   进口国从中国进口与中国向进口国出口的稳定关系在2018年后出现调整。2018年之后,从进口国进口情况判断中国的出口也变得不再准确。   2018年之前,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金额稳定的高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金额,进出口价值统计口径不同、转口贸易统计存在差异、统计时点存在差异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不过,2018年之后,二者的差额关系变得不再稳定。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美国进口企业为了规避可能会低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所以2018年之后,从进口国进口情况判断中国的出口也变得不再准确。   误区四:利用韩国、越南出口数据预测出口   由于我国与韩国、越南出口结构存在差异,并不能通过与韩国、越南简单类比来预测中国出口增速。   目前市场常拿韩、越两国出口和我国对比的逻辑有三个:其一,我国与韩、越两国出口增速相关性确实较高;其二,出口产品存在一定重叠;其三,韩、越出口数据公布时间早于我国。   不过,由于韩、越出口结构较为单一,单个商品占比过高,所以容易出现某个月因为某个品类波动过大而带动的出口数据的“跳跃”,而我国产业链较为齐全,出口商品种类繁多,则不易出现这种现象。3月韩国出口结构中,半导体占比15.6%,同比下降34.5%,拖累韩国出口下降7.1个百分点。3月越南出口结构中,电脑手机(含配件)共占比28.8%,拖累越南出口下降7.3个百分点。   附录:分产品、国别全面拆解3月出口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贸易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