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证券-金石资源-603505-年报及一季报点评:“资源+技术”双翼齐振,2023年新业务全面展开-230423

《东亚前海证券-金石资源-603505-年报及一季报点评:“资源+技术”双翼齐振,2023年新业务全面展开-23042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金石资源-603505-年报及一季报点评:“资源+技术”双翼齐振,2023年新业务全面展开-23042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亚前海证券《年报及一季报点评:“资源+技术”双翼齐振,2023年新业务全面展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金石资源(603505)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9.19%。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4.22%;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6.20%。 点评 2022年利润下滑主因萤石产品产销量同比下滑。1)量:2022年酸级萤石精粉和高品位块矿合计产/销量分别约41/43万吨,分别较2021年减少约6/4万吨,2022年紫晶矿业因矿山安全事故停产约4.5个月,导致公司萤石产量较目标产量减少约5万吨,目前已全面恢复生产。销量大于产量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基于对市场价格的提前预判,年初通过长单锁定低价酸级萤石精粉,下半年以高价卖出,该部分贸易量约为2万吨,毛利率达15%。2)价:2022年公司酸级萤石精粉/高品质萤石块矿的销售价格分别为2506/2092元/吨,分别同比提升7%/16%,主要原因系2022年国内外供给端收缩,下半年需求旺盛,供需错配下,萤石价格上涨。3)成本:2022年公司酸级萤石精粉/高品质萤石块矿的销售成本为1562/695元/吨,分别同比提升11%/26%,主要原因为紫晶矿业停产、振翔矿业车间技改、庄村矿业开采部分低品位原矿、龙泉砩矿从尾矿回收生产萤石精粉以及境外销售费用增加。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萤石粉行业平均成本约1803元/吨,公司酸级萤石精粉成本低于行业均值。 高执行力促进技术落地转化,2023年新业务布局全面展开。1)内蒙“选-化一体化”项目,选矿方面,目前已建成两条产线,第三条产线预计将于23年8月份试生产,届时公司将新增60-80万吨酸级萤石精粉产能;氟化工方面,30万吨利用低品位萤石生产氢氟酸(部分配套氟化铝)项目将于2023年底建成,一期12万吨下半年试生产。2)江西金岭100万吨/年锂云母细泥提锂项目:一年内完成锂云母提锂项目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2023年3月进行带料试车,得到的锂云母精矿品位为2.5%左右,锂云母精矿及尾矿已在4月实现销售,目前仍在进行各系统调试,力争全年实现产销4-6万吨锂云母精矿。公司继续进行技术接力,正在开展含锂矿石的研究攻关,后续成果值得期待。3)金石新材料含氟锂电材料项目:一期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已经在2023年一季度进行调试,工艺基本打通,后续视市场情况排产。4)湖南金石智造:一年完成湖南金石智造从搭建到客户挖掘,并完成民爆相关的7项科研项目,其中的BCHM型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硬科技”智能装备崭露头角。公司多项目提前达产,高效执行力助力公司实现从技术到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兑现,多个新项目将于2023年集中投产,公司“深加工”新业务布局全面展开。 资源及成本护城河持续深化,萤石行业景气有望上行。公司优质单一萤石矿资源业内领先,又利用技术优势进军伴生矿以增加萤石储备,资源优势持续夯实。此外,公司有望依靠优质单一萤石矿,以及行业领先的规模、技术及区位优势,牢筑成本护城河。短期内,萤石价格有望震荡上行。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3年4月21日,酸级萤石精粉的价格为3091元/吨,同比提高19.30%,月环比提高5.49%。目前工厂库存10.53万吨,同比降低23.09%,矿山开工仍旧低迷约束供给,空调销售旺季及制冷剂行情复苏有望提升需求。供给、需求和库存三方共振下,萤石价格有望震荡上行。长期来看,我国易开采萤石矿和高品位萤石矿资源日趋减少,矿山安全环保管理趋于严格,二者均将对萤石供给端产生约束,后续萤石行业整体生产成本或将继续提高;需求端,新能源、新材料对萤石的需求有望放量提升。综合来看,萤石价格中枢有望随着成本线抬升以及供需两方的不同步增长而上移。 投资建议 “资源+技术”双翼齐振,萤石主业优势持续夯实,新业务全面展开,再填盈利增长极,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以4月21日收盘价35.22元为基准,预期2023/2024/2025年公司EPS分别为1.00/1.54/1.71元/股,对应PE分别为35.28/22.86/20.61倍。结合行业景气,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安全环保政策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