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投资策略: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科创板现首批强制退市公司-230421

文本预览:
2023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ST紫晶、*ST泽达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已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上交所当日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流程,向两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并将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事件点评:*ST紫晶、*ST泽达均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而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公司。证监会对公司及“关键少数”予以严惩,上交所贯彻“零容忍”要求坚决将两公司从科创板市场清退,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初心,保障了科创板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新一轮退市新规制度改革落地至今,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加速形成: (1)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一系列退市新规,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2)在证监会的统筹领导之下,沪深交易所担当起新一轮退市改革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2021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退市规则体系日趋科学、完备,稳稳地夯实了退市改革的制度基础。 (3)市场生态也逐渐发生深刻变化:退出渠道不断畅通,据新华社,2022年强制退市公司达42家,数量创历史之最;同时市场理念、投资者观念开始发生根本转变,“应退尽退”的共识逐渐凝聚,市场面对退市情形反应较为平稳,观点总体正面中性,常态化退市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切实维护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初心: (1)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着力畅通强制退、重组退、主动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并重点强调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恶性违法违规不仅破坏市场生态,更影响投资者信心,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科创板设立之初,即明确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发行人对信息披露的诚信义务和法律责任,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严格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切实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 (3)新一轮退市改革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及退市监管实施方案,严厉打击规避退市的行为,贯彻“零容忍”要求,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初心。 (4)上交所将持之以恒守好科创板“入口”质量关,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推动各方归位尽责,对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依法坚决终止上市,保障科创板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出现调整。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投资策略: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科创板现首批强制退市公司-23042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投资策略: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科创板现首批强制退市公司-230421(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投资策略: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科创板现首批强制退市公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3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ST紫晶、*ST泽达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已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上交所当日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流程,向两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并将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事件点评:*ST紫晶、*ST泽达均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而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公司。证监会对公司及“关键少数”予以严惩,上交所贯彻“零容忍”要求坚决将两公司从科创板市场清退,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初心,保障了科创板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新一轮退市新规制度改革落地至今,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加速形成: (1)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一系列退市新规,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2)在证监会的统筹领导之下,沪深交易所担当起新一轮退市改革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2021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退市规则体系日趋科学、完备,稳稳地夯实了退市改革的制度基础。 (3)市场生态也逐渐发生深刻变化:退出渠道不断畅通,据新华社,2022年强制退市公司达42家,数量创历史之最;同时市场理念、投资者观念开始发生根本转变,“应退尽退”的共识逐渐凝聚,市场面对退市情形反应较为平稳,观点总体正面中性,常态化退市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零容忍”,切实维护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初心: (1)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着力畅通强制退、重组退、主动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并重点强调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恶性违法违规不仅破坏市场生态,更影响投资者信心,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科创板设立之初,即明确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发行人对信息披露的诚信义务和法律责任,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严格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切实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 (3)新一轮退市改革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及退市监管实施方案,严厉打击规避退市的行为,贯彻“零容忍”要求,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初心。 (4)上交所将持之以恒守好科创板“入口”质量关,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推动各方归位尽责,对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依法坚决终止上市,保障科创板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出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