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投资策略点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退市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230421

文本预览:
2023年4月21日,*ST紫晶和*ST泽达先后发布公告,称已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市场禁入决定书,即将面临退市。A股又添两家退市公司,表现出我国资本市场推行退市常态化制度的决心。 1、“退市常态化”的背景 随着从提出注册制改革到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注册制改革落地,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IPO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建立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成为对投资者利益进行动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为实现上市退市的双向畅通,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调“常态化退市”制度的建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表示,证监会着力畅通强制退、重组退、主动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证监会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多元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对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 2、“退市常态化”的实施情况 从退市总量来看,2023年以来,截至4月21日,A股已有6家公司被执行退市,且退市原因同样多为经营不善,市场表现不佳。而2022年全年退市上市公司数量则达到50家;从退市结构来看,2022年50家退市公司中强制退市达44家,且退市公司退市多为经营不善所致,表明了我国近两年来对A股空壳企业与劣质企业的打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而今年以来,在全面注册制下,我们预计或将有更多严格退市制度完善落地,A股退市“常态化”或成大势所趋。 3、“退市常态化”的意义 首先,退市常态化建设有利于提高A股市场化水平,增强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效果。对标港股和美股,美股市场化程度最高,进出双向通道更为通畅。原因在于美股实行发行和上市审核监管分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制度,并配合严格的退市制度。而港股以形式审核为主,实质判断为辅,但退市相对不畅,难以清理市场中的“害群之马”。因此,A股退市常态化的推行与全面注册制的推行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提高A股市场化程度与流动性。 其次,建立“退市常态化”下的双向畅通制度,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理性投资环境的形成。在实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这种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对于投资者而言,提高了对其识别价值与甄选优质股票能力的要求。个人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以及力量或将逐渐突出。而随着市场对于投资者研究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优质公司可能会有更多估值溢价,全市场的投资理念亦或逐渐趋向于价值投资。 其次,“退市常态化”的制度建设有利于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上市公司,极大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与行业生态。新一轮退市改革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及退市监管实施方案,严厉打击规避退市的行为,贯彻“零容忍”要求,坚决将这些公司出清,并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到底。一经查实即予以严惩,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推行全面注册制的初心。 风险提示:全面注册制效果低于预期,相关政策出现调整,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及中美关系影响等
展开>>
收起<<
《天风证券-投资策略点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退市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23042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投资策略点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退市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230421(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投资策略点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退市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3年4月21日,*ST紫晶和*ST泽达先后发布公告,称已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市场禁入决定书,即将面临退市。A股又添两家退市公司,表现出我国资本市场推行退市常态化制度的决心。 1、“退市常态化”的背景 随着从提出注册制改革到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注册制改革落地,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IPO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建立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成为对投资者利益进行动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为实现上市退市的双向畅通,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调“常态化退市”制度的建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表示,证监会着力畅通强制退、重组退、主动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证监会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多元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对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 2、“退市常态化”的实施情况 从退市总量来看,2023年以来,截至4月21日,A股已有6家公司被执行退市,且退市原因同样多为经营不善,市场表现不佳。而2022年全年退市上市公司数量则达到50家;从退市结构来看,2022年50家退市公司中强制退市达44家,且退市公司退市多为经营不善所致,表明了我国近两年来对A股空壳企业与劣质企业的打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而今年以来,在全面注册制下,我们预计或将有更多严格退市制度完善落地,A股退市“常态化”或成大势所趋。 3、“退市常态化”的意义 首先,退市常态化建设有利于提高A股市场化水平,增强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效果。对标港股和美股,美股市场化程度最高,进出双向通道更为通畅。原因在于美股实行发行和上市审核监管分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制度,并配合严格的退市制度。而港股以形式审核为主,实质判断为辅,但退市相对不畅,难以清理市场中的“害群之马”。因此,A股退市常态化的推行与全面注册制的推行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提高A股市场化程度与流动性。 其次,建立“退市常态化”下的双向畅通制度,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理性投资环境的形成。在实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这种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对于投资者而言,提高了对其识别价值与甄选优质股票能力的要求。个人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以及力量或将逐渐突出。而随着市场对于投资者研究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优质公司可能会有更多估值溢价,全市场的投资理念亦或逐渐趋向于价值投资。 其次,“退市常态化”的制度建设有利于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上市公司,极大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与行业生态。新一轮退市改革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及退市监管实施方案,严厉打击规避退市的行为,贯彻“零容忍”要求,坚决将这些公司出清,并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到底。一经查实即予以严惩,彰显了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也切实维护了推行全面注册制的初心。 风险提示:全面注册制效果低于预期,相关政策出现调整,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及中美关系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