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

上传日期:2023-04-18 10:11:29 / 研报作者:付强闫磊徐勇徐碧云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pdf
大小:77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

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海光信息-688041-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3041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CPU、DCU双轮发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海光信息(688041)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5亿元,同比增长121.83%;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145.65%。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派送红股。   平安观点:   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5亿元,同比增长121.83%;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145.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181.92%;实现资产收益率6.94%,同比增长4.49个百分点。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原因为:1)公司围绕通用计算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功能提升等举措,不断提升产品竞争优势;2)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用户等相关创新力量,实现协同技术攻关,共同打造安全、好用、开放的产品及解决方案;3)国内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众多行业对国产服务器需求的大幅增加,促进了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公司注重研发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竞争优势,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0.67亿元,同比增长30.42%,公司研发技术人员1283人,占员工总人数的90.42%,且75.84%的研发技术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国产化替代需求旺盛,新一代CPU产品海光三号实现小批量销售。2022年国产化替代往各大行业持续渗透,金融、电信等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基于x86指令集开发CPU产品,性能先进,生态丰富,安全可靠,综合竞争力强,且公司2022年推出新一代CPU产品海光三号并实现小批量销售,不但表明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在产品迭代方面能够保持较快的速度,而且新产品的量产也为公司CPU业务板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国产化替代落地范围的逐渐拓展,预计未来公司CPU产品将维持稳定的快速增长趋势。   DCU产品性能优异,贡献新的业绩增长极。随着ChatGPT热潮席卷全球,AIGC持续快速发展,大量企业和机构投入类似ChatGPT乃至功能更强大的大模型研发,一方面,大规模预训练本身需要强大的算力,另一方面,大模型应用的快速发展也会对算力产生巨大需求,而这些需求都会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处理器的快速增长,然而美国制裁导致NVIDIA最先进的GPU芯片无法出口至国内,国内市场很大程度上将由国产芯片填补,而公司DCU产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高速并行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软件生态环境,综合性能较为优异,有望在AIGC热潮中大放异彩。目前公司DCU产品的主要客户仍是各地方政府的智算中心,后续完成对互联网厂商的市场拓展后,公司DCU产品有望迅速增长,成为与CPU相媲美的第二增长极。   投资建议:公司第三代CPU产品海光三号已经实现量产,性能进一步提高,在各大行业国产化替代中表现优秀,客户认可度较高,预计未来CPU国产化市场的较大份额将由公司产品占据,增长空间较为可观,且随着AIGC的蓬勃发展,公司DCU产品所提供的算力恰好能满足美国制裁背景下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极大,因此,在CPU、DCU的共同推动下,公司业绩长期向好的前景较为明确。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我们略微调整了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将分别为11.96亿元(前值为12.70亿元)、15.77亿元(前值为16.89亿元)、19.66亿元(新增),2023-2025年公司EPS分别为0.51元、0.68元、0.85元,对应2023年4月17日的收盘价,公司在2023-2025年的PE将分别为155.7X、118.1X、94.7X。我们认为,公司产品综合竞争力较强,有望在国产化替代趋势中大放异彩,维持对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产化替代落地节奏若放缓,可能对公司业绩成长带来不利影响。(2)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竞争对手技术水平快速进步,产品类别逐渐丰富,在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中竞争较为激烈,一旦公司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放缓,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抢夺的风险。(3)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公司技术来源于AMD授权,随着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逐渐加剧,若美国制裁导致公司无法继续使用相关授权技术,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且公司采用较为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制程,在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的背景下,未来可能出现公司产品代工环节受限的问题。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