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宏观点评:信贷社融连续三月大超预期,还会降息吗?-230411

文本预览:
事件:2023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预期3.09万亿,去年同期3.13万亿;新增社融5.38万亿,预期4.42万亿,去年同期4.66万亿;社融增速10%,前值9.9%;M2同比12.7%,预期11.9%,前值12.9%;M1同比5.1%,前值5.8%。 核心结论:今年以来信贷社融已连续3个月大超预期、结构也延续好转,但综合通胀、高频等数据,背后仍有不少隐忧,比如:居民短贷延续高增VS同期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明显,居民按揭贷好转VS4月以来地产销售再度超季节性回落,企业中长贷继续改善VSM1增速继续回落。此外,近期市场对于“降息”预期升温,倾向于认为:“货币不是万能的”,客观看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如果降则属于超预期、应也可理解为“被动”降息,同时降存款利率和LPR的可能性高于降MLF等政策利率。短期有4点关注,尤其要紧盯4月底政治局会议。 1、总体看,3月信贷社融规模均大超预期、大超季节性,结构也延续改善,其中:居民短贷、按揭贷款均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企业中长贷延续高增;不过,综合通胀、高频等其他数据,背后仍存在隐忧。单月看,居民短贷明显超季节性,但当前通缩特征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按揭贷款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但4月以来地产销售再度超季节性回落、延续性仍有待观察;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强,但M1增速继续回落、反应资金可能存在空转。一季度看,信贷新增10.6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26万亿、单季多增规模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企业中长贷多增2.73万亿,是主拉动项;社融新增14.5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47万亿。 2、近期市场对于“降息”预期升温,倾向于认为:当前经济仍是“弱现实”,货币将延续宽松,主要是以扩信贷、宽信用为主的结构性宽松;客观看,“货币不是万能的”,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如果降息则属于超预期、也应可理解为“被动”降息,而且,降存款利率和LPR的可能性高于降MLF等政策利率。一方面,截至2022年底,银行净息差为1.91%,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反映银行经营压力较大;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也进一步推升银行的经营压力。因此,调降存款利率、缓解银行经营压力的可能性增加,对应也可能会对等调降5年期LPR、以进一步稳地产,同时,鉴于存款利率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如果调降存款利率意味着可能也需要下调1年期LPR;另一方面,MLF等政策利率调降的必要性不大,主因有二:一是5%左右GDP目标,指向政策旨在“恢复性增长、并非强刺激”;二是当前利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央行2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也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3、短期看,有4大关注点:1)紧盯一季度经济数据(4.18公布),预计GDP增速有望4%以上;2)4月政治局会议&可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3)4.7国常会“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的细化部署;4)继续关注现有刺激政策的落地效果,尤其是消费链、地产链。 4、具体看,3月信贷社融的主要特征如下: 1)新增信贷规模大超预期、也明显好于季节性,结构上:居民短贷明显超季节性,但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按揭贷款同比连续两月多增,与同期地产销售数据一致;企业中长贷继续走强,同期数据也反映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好转。一季度新增信贷10.6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26万亿,明显超季节性、单季多增规模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总量看,3月新增信贷3.89万亿,同比多增7600亿,高于预期的3.09万亿,也明显好于季节性(近三年同期均值2.2万亿),其中:居民贷款新增1.24万亿,同比多增4908亿;企业贷款新增2.7万亿,同比多增2200亿;非银贷款减少379亿,同比少减75亿。 >居民短贷延续多增,但当前通缩特征仍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中长贷同比再度多增,地产销售延续改善,但延续性有待观察。3月居民短贷新增6094亿,同比多增2246亿、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但同期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显著,因此短贷多增更可能和购房有关、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按揭贷新增6348亿,同比多增2613亿、也是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主要与同期房地产修复有关,3月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43.6%、较2月(同比31.5%)进一步改善,但延续性仍有待观察,4月地产销售环比明显走弱。 >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强,同期数据也反映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好转。3月企业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同比多增2726亿;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07万亿,同比多增7252亿。央行一季度调查问卷显示贷款需求指数大幅抬升,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信贷需求全面走强,3月份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也进一步抬升至65.2%、连续两月抬升,均指向投资意愿好转。 2)新增社融规模高于预期、也明显好于季节性,信贷、表外票据是主要拉动;存量社融增速较上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10%。一季度新增社融14.5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47万亿。 >总量看,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同比多增7235亿,大幅高于预期的4.42万亿,也明显好于季节性(近三年均值4.41万亿);社融增速较上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10%。 >结构看,3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3.95万亿,同比多增7211亿,是当月社融的主要拉动项;政府债券新增6022亿,同比少增1052亿;企业债券融资新增3288亿,同比少增462亿;表外融资增加1919亿,同比多增1784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多增、是社融的另一拉动项,主要与同期信贷表现较好、银行表外票据转表内冲信贷额度的意愿下降有关。 3)M1增速延续回落,反应资金活化可能不及预期;M2同比小幅回落,主因高基数。 >3月M1同比5.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资金活化可能不及预期、增量资金落地效果有待观察;M2同比12.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与去年高基数有关。存款端,3月新增存款5.71万亿,同比多增1.22万亿。其中,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050亿,同比大幅多增9370亿,可能与近期股票市场好转、居民存款转向非银有关。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宏观点评:信贷社融连续三月大超预期,还会降息吗?-2304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宏观点评:信贷社融连续三月大超预期,还会降息吗?-230411(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宏观点评:信贷社融连续三月大超预期,还会降息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2023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预期3.09万亿,去年同期3.13万亿;新增社融5.38万亿,预期4.42万亿,去年同期4.66万亿;社融增速10%,前值9.9%;M2同比12.7%,预期11.9%,前值12.9%;M1同比5.1%,前值5.8%。 核心结论:今年以来信贷社融已连续3个月大超预期、结构也延续好转,但综合通胀、高频等数据,背后仍有不少隐忧,比如:居民短贷延续高增VS同期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明显,居民按揭贷好转VS4月以来地产销售再度超季节性回落,企业中长贷继续改善VSM1增速继续回落。此外,近期市场对于“降息”预期升温,倾向于认为:“货币不是万能的”,客观看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如果降则属于超预期、应也可理解为“被动”降息,同时降存款利率和LPR的可能性高于降MLF等政策利率。短期有4点关注,尤其要紧盯4月底政治局会议。 1、总体看,3月信贷社融规模均大超预期、大超季节性,结构也延续改善,其中:居民短贷、按揭贷款均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企业中长贷延续高增;不过,综合通胀、高频等其他数据,背后仍存在隐忧。单月看,居民短贷明显超季节性,但当前通缩特征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按揭贷款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但4月以来地产销售再度超季节性回落、延续性仍有待观察;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强,但M1增速继续回落、反应资金可能存在空转。一季度看,信贷新增10.6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26万亿、单季多增规模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企业中长贷多增2.73万亿,是主拉动项;社融新增14.5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47万亿。 2、近期市场对于“降息”预期升温,倾向于认为:当前经济仍是“弱现实”,货币将延续宽松,主要是以扩信贷、宽信用为主的结构性宽松;客观看,“货币不是万能的”,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如果降息则属于超预期、也应可理解为“被动”降息,而且,降存款利率和LPR的可能性高于降MLF等政策利率。一方面,截至2022年底,银行净息差为1.91%,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反映银行经营压力较大;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也进一步推升银行的经营压力。因此,调降存款利率、缓解银行经营压力的可能性增加,对应也可能会对等调降5年期LPR、以进一步稳地产,同时,鉴于存款利率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如果调降存款利率意味着可能也需要下调1年期LPR;另一方面,MLF等政策利率调降的必要性不大,主因有二:一是5%左右GDP目标,指向政策旨在“恢复性增长、并非强刺激”;二是当前利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央行2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也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3、短期看,有4大关注点:1)紧盯一季度经济数据(4.18公布),预计GDP增速有望4%以上;2)4月政治局会议&可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3)4.7国常会“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的细化部署;4)继续关注现有刺激政策的落地效果,尤其是消费链、地产链。 4、具体看,3月信贷社融的主要特征如下: 1)新增信贷规模大超预期、也明显好于季节性,结构上:居民短贷明显超季节性,但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按揭贷款同比连续两月多增,与同期地产销售数据一致;企业中长贷继续走强,同期数据也反映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好转。一季度新增信贷10.6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26万亿,明显超季节性、单季多增规模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总量看,3月新增信贷3.89万亿,同比多增7600亿,高于预期的3.09万亿,也明显好于季节性(近三年同期均值2.2万亿),其中:居民贷款新增1.24万亿,同比多增4908亿;企业贷款新增2.7万亿,同比多增2200亿;非银贷款减少379亿,同比少减75亿。 >居民短贷延续多增,但当前通缩特征仍明显,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中长贷同比再度多增,地产销售延续改善,但延续性有待观察。3月居民短贷新增6094亿,同比多增2246亿、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但同期CPI反映的通缩特征仍显著,因此短贷多增更可能和购房有关、消费可能仍是弱复苏。居民按揭贷新增6348亿,同比多增2613亿、也是连续两月同比多增,主要与同期房地产修复有关,3月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43.6%、较2月(同比31.5%)进一步改善,但延续性仍有待观察,4月地产销售环比明显走弱。 >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强,同期数据也反映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好转。3月企业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同比多增2726亿;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07万亿,同比多增7252亿。央行一季度调查问卷显示贷款需求指数大幅抬升,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信贷需求全面走强,3月份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也进一步抬升至65.2%、连续两月抬升,均指向投资意愿好转。 2)新增社融规模高于预期、也明显好于季节性,信贷、表外票据是主要拉动;存量社融增速较上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10%。一季度新增社融14.5万亿,同比大幅多增2.47万亿。 >总量看,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同比多增7235亿,大幅高于预期的4.42万亿,也明显好于季节性(近三年均值4.41万亿);社融增速较上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10%。 >结构看,3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3.95万亿,同比多增7211亿,是当月社融的主要拉动项;政府债券新增6022亿,同比少增1052亿;企业债券融资新增3288亿,同比少增462亿;表外融资增加1919亿,同比多增1784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多增、是社融的另一拉动项,主要与同期信贷表现较好、银行表外票据转表内冲信贷额度的意愿下降有关。 3)M1增速延续回落,反应资金活化可能不及预期;M2同比小幅回落,主因高基数。 >3月M1同比5.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资金活化可能不及预期、增量资金落地效果有待观察;M2同比12.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与去年高基数有关。存款端,3月新增存款5.71万亿,同比多增1.22万亿。其中,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050亿,同比大幅多增9370亿,可能与近期股票市场好转、居民存款转向非银有关。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