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2023年一季度全国及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及市场关注:发行回暖 部分弱区域仍呈净流出 关注部分区域金融机构联动化债后续进展-230410

《中诚信国际-2023年一季度全国及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及市场关注:发行回暖 部分弱区域仍呈净流出 关注部分区域金融机构联动化债后续进展-230410(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2023年一季度全国及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及市场关注:发行回暖 部分弱区域仍呈净流出 关注部分区域金融机构联动化债后续进展-230410(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诚信国际《2023年一季度全国及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及市场关注:发行回暖 部分弱区域仍呈净流出 关注部分区域金融机构联动化债后续进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全国及区域发行情况 发行方面,2023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有所回暖,一季度全国城投债共发行2,500只,发行总额为17,76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17.81%和19.27%,且较2022年四季度显著抬升,发行总额和发行只数环比分别增长51.62%和52.25%。净融资方面,一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为5,608.97亿元,因城投债依旧处于到期高峰期,叠加到期高额偿还,净融资额同比下降9.50%,但净融资额环比表现尚可,一改四季度净融资为负的趋势,恢复至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高点。 一季度城投债发行仍以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为主,两类产品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64%,且呈现持续抬升趋势。一季度各级别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均同比上升,且环比上升明显,其中AA+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上升最明显,分别为23.51%和15.4%,尽管AA发行人发行总额也同比上升,但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了30.6%,为各级别主体净融资额下降幅度最高的类别,弱资质的城投企业融资和偿债压力仍未明显改善。 到期方面,分季度看,2023年未来三个季度到期规模分别为10,756.34亿元、10,538.57亿元和9,002.05亿元,二三季度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未来三个季度AA+和AA主体级别企业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8,597.35亿元和8,457.00亿元,加总占比为56%,尤其AA企业的债务规模高度依赖再融资,其到期偿付压力尤为值得关注。 区域发行方面,一季度绝大多数省份发行有改善,同比均有所上涨,浙江和山东2022年发行同比分别上涨53.79%和45.79%,发行上涨幅度明显。此外湖北和河北发行方面也有改善,发行总额分别为798.77亿元和226.90亿元,同比增长34.43%和30.78%。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和重庆一季度发行规模分别为681.98亿元和533.49亿元,分别下降了9.71%和18.41%。一季度净融资表现净流出的有云南、贵州、甘肃、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均为近年来再融资环境表现不佳的区域。 2023年一季度城投债市场关注要点 第一、关注部分区域化债方式的新的政策发力点,尤其涉及部分高债务区域金融机构联动化债的执行情况,仍需关注上述区域的债务管理和债务监测的水平和执行到位程度。对于债务化解,当前基本采取如下思路:一方面,继续坚持中央不救助的原则,压实省级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并在制度上助力金融机构联动化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布不均,强调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化债路径,预算安排与债务重组多种模式并存;再次,2022年以来,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导致预算内化债资金安排有限,加之政府可用债务额度收窄以及依靠专项债拉动经济的压力增加,“隐性债务显性化”模式亦乏力。在此背景下,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相关债务重组,优化期限结构进而以时间换空间在2023年以来或将成为新的政策发力点,如配合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此种方式尤其在弱区域及再融资能力受限的区域较为常见,仍需关注上述区域的债务管理和债务监测的水平和执行到位程度。 第二、对于纳入债务展期范围内的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尚未纳入至债务展期范围内的其他债务的到期偿付情况,二者均需持续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弱区域的债务管理模式仍需要持续关注,即便协调金融机构采取了部分债务展期,对于纳入债务展期范围内的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对于尚未展期的债务的到期情况仍需高度关注。从债市来看,一季度净融资表现净流出的有云南、贵州、甘肃、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均为近年来再融资环境表现不佳的区域,其再融资环境的修复任重道远,其修复能力仍影响上述区域其他债务的偿付,甚至纳入债务展期范围内的合同的实际履约情况。 第三、尽管一季度各地促经济增长政策发力,但仍需看各地经济的修复情况,房地产回暖以及分化情况仍尚待观察,也要关注各地“保交楼”政策下给城投企业带来新的投融资压力和后续回款的不确定性;经济的回暖是地方未来债务偿付的安全垫,但短期内债务偿付依赖于地方的债务管理制度以及再融资状况,在此背景下,区域内负面舆情的实际改善情况成为再融资环境是否向好的重要信号,尽管债券刚兑成为绝大部分区域债务管理的底线,但若区域内非标负面舆情,以及对外担保的负面舆情在当前经济并未真正好转的情况下依旧频出,将对当地再融资环境的影响持续偏负面,后续地方的债务化解以及债务偿付将形成新的压力和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