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华工科技-000988-高价值产品全线突破,盈利高速增长-230408

文本预览:
华工科技(000988) 事件:2023年3月1日,华工科技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1亿元,同比增长18.14%,实现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07%。 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实现营业收入120.11亿元,同比增长18.1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32.53%。公司注重提升毛利率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业绩爆发,大幅提升毛利率达到19.16%,同比去年增加2.12pct。经营现金流量由上年的8640万元,提升到5.79亿元,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制造实现生态圈融合共振,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靓丽。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净利润同比增长73%。智能装备事业群围绕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开拓市场。公司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潮流,各核心业务从产品到客户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聚焦,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光加工装备收入同比增长71%。公司精密系统事业群围绕3C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PCB微电子、半导体面板等行业系统拓展战略新空间。高端设备实现国际订单同比增长55%。 光模块高端化布局突破,毛利率逆势增长。数通领域,公司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收入同比增长470%;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块批量交付,客户覆盖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2022年第三季度推出应用于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800G硅光模块。5G领域,光模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1%,无线光模块系列产品发货量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客户侧10G-400G传输类光模块全覆盖,线路侧CFP2/QSFP-DD产品迭代取得重大进展。下一代25GPON光模块产品已与客户开展联调,50GPON启动产品布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联接产品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高端光模块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精益生产有效降本增效、海外业务拓展顺利三重因素叠加实现毛利率提升。 家电传感器业务份额稳定,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全面开花。传感器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新品汽车压力传感器、车载多合一传感器导入头部汽车企业,并签订批量化订单,汽车系列传感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32%。国际业务成功进入Daikin、Whirlpool、BSH、GE,实现智能家电用传感器批量供应。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比增长260%.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成为公司主导业务,销售贡献占比超过54%。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成长性。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150.38/186.77/231.22亿元,同比增长25.20%/24.20%/23.80%,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0/15.98/20.25亿元,同比增长36.90%/28.80%/26.70%,对应EPS1.23/1.59/2.01元,PE25.80/20.00/15.8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
展开>>
收起<<
《华金证券-华工科技-000988-高价值产品全线突破,盈利高速增长-23040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华工科技-000988-高价值产品全线突破,盈利高速增长-23040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金证券《高价值产品全线突破,盈利高速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华工科技(000988) 事件:2023年3月1日,华工科技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1亿元,同比增长18.14%,实现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07%。 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实现营业收入120.11亿元,同比增长18.1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32.53%。公司注重提升毛利率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业绩爆发,大幅提升毛利率达到19.16%,同比去年增加2.12pct。经营现金流量由上年的8640万元,提升到5.79亿元,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制造实现生态圈融合共振,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靓丽。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净利润同比增长73%。智能装备事业群围绕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开拓市场。公司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潮流,各核心业务从产品到客户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聚焦,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光加工装备收入同比增长71%。公司精密系统事业群围绕3C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PCB微电子、半导体面板等行业系统拓展战略新空间。高端设备实现国际订单同比增长55%。 光模块高端化布局突破,毛利率逆势增长。数通领域,公司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收入同比增长470%;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块批量交付,客户覆盖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2022年第三季度推出应用于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800G硅光模块。5G领域,光模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1%,无线光模块系列产品发货量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客户侧10G-400G传输类光模块全覆盖,线路侧CFP2/QSFP-DD产品迭代取得重大进展。下一代25GPON光模块产品已与客户开展联调,50GPON启动产品布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联接产品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高端光模块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精益生产有效降本增效、海外业务拓展顺利三重因素叠加实现毛利率提升。 家电传感器业务份额稳定,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全面开花。传感器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新品汽车压力传感器、车载多合一传感器导入头部汽车企业,并签订批量化订单,汽车系列传感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32%。国际业务成功进入Daikin、Whirlpool、BSH、GE,实现智能家电用传感器批量供应。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比增长260%.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成为公司主导业务,销售贡献占比超过54%。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成长性。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150.38/186.77/231.22亿元,同比增长25.20%/24.20%/23.80%,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0/15.98/20.25亿元,同比增长36.90%/28.80%/26.70%,对应EPS1.23/1.59/2.01元,PE25.80/20.00/15.8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