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太保2022年报点评:改革初见成效,负债端持续向好-230402

文本预览:
中国太保(601601) 事件:中国太保于近日公布2022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收4553.72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营运利润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246.09亿元,同比减少8.3%;加权ROE为10.8%,较2021年下降1.4pct。 银保渠道增长显著,助力寿险NBV实现反转。中国太保2022年寿险板块实现业务收入2253.43亿元,同比增长6.5%;板块整体新业务价值率为11.6%,同比下滑11.9pct,但下半年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13.5%,相较同业表现突出,且寿险整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率自2022年初拐点已现,总体呈改善态势。 细分渠道来看,代理人渠道实现收入1765.24亿元,同比下降6.4%,占总板块收入的78%,仍贡献板块主要业绩;团险与其他渠道贡献稳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152.69亿元与30.72亿元; 银保渠道实现收入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7%,其中新保收入28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2.0%,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4.9%,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7.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银保渠道贡献大幅增长源于公司多元渠道布局战略转变,聚焦核心区域等因素成果显现。其中前十大地区保险业务收入由2021年的1351.4亿元,同比增长6.7%至2022年的1441.84亿元。 “长航计划”改革夯实寿险NBV反转基础。2022年,公司持续推动“长航计划”转型落地,业务品质得到持续改善,代理人队伍继续朝“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向优化,改善明显。其中代理人月均举绩率同比上升11.3pct至63.4%;月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6844元,同比增长47.6%。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优化加持下,代理人队伍结构核心化改善效果明显,2022年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上年同期则为52.5万人,虽然队伍结构变动明显,但寿险业务品质仍得到小幅优化,其中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7.7pct至88%。综上表明,公司“长航计划”代理人职业营销改革成果明显,队伍人均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抵消代理人绝对数量减少的损失,有望持续加大新业务价值贡献,为板块NBV反转提供夯实基础。 精细化经营优势渐显,产险业务整体稳中向好。太保产险实现业务收入1703.77亿元,同比增长11.6%,净利润82.85亿元,同比增长30.4%,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7pct。主要险种中,车险贡献业务收入979.92亿元,实现承保利润28.36亿元,综合成本率较2021年下降1.8pct至96.9%,其中增长主要来源为新能源汽车营销新模式的推动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使得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力度不断深入,太保新能源车新营销模式有望继续领先同业,车险为整体业务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其他险种方面,责任险、健康险、农业险、与保证险业务收入均保持同比增长,分别为+37.08%、+20.03%、+32.71%、6.31%,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9.8%/101.6%/97.7%/95.5%,作为险企中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的公司之一,其于2022年升级的智能风控5.0系统为主要原因,在数字化运营能力的进步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了保证保险业务的稳定发展。 资管规模稳健增长,收益表现彰显韧性。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4.7%,总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下降1.5pct,净投资收益率4.3%,同比下降0.2pct。其中总投资收益率受证券买卖收益降低影响,出现较大下降。截至2022年末,太保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对象占73.9%,证券与债券等权益类投资对象占22%。过去一年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太保通过续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实现了相对稳健的投资业绩,彰显其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与业绩韧性。展望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利率水平有望回升,权益市场情绪回暖,地产行业风险逐步化解,太保投资回报有望同比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3-25年EPS分别为3.13/3.70/4.03元,对应2023年PE为8.55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寿险改革不及预期,公司管理层变动,代理人队伍结构优化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太平洋-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太保2022年报点评:改革初见成效,负债端持续向好-23040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太保2022年报点评:改革初见成效,负债端持续向好-23040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中国太保2022年报点评:改革初见成效,负债端持续向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国太保(601601) 事件:中国太保于近日公布2022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收4553.72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营运利润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246.09亿元,同比减少8.3%;加权ROE为10.8%,较2021年下降1.4pct。 银保渠道增长显著,助力寿险NBV实现反转。中国太保2022年寿险板块实现业务收入2253.43亿元,同比增长6.5%;板块整体新业务价值率为11.6%,同比下滑11.9pct,但下半年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13.5%,相较同业表现突出,且寿险整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率自2022年初拐点已现,总体呈改善态势。 细分渠道来看,代理人渠道实现收入1765.24亿元,同比下降6.4%,占总板块收入的78%,仍贡献板块主要业绩;团险与其他渠道贡献稳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152.69亿元与30.72亿元; 银保渠道实现收入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7%,其中新保收入28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2.0%,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4.9%,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7.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银保渠道贡献大幅增长源于公司多元渠道布局战略转变,聚焦核心区域等因素成果显现。其中前十大地区保险业务收入由2021年的1351.4亿元,同比增长6.7%至2022年的1441.84亿元。 “长航计划”改革夯实寿险NBV反转基础。2022年,公司持续推动“长航计划”转型落地,业务品质得到持续改善,代理人队伍继续朝“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向优化,改善明显。其中代理人月均举绩率同比上升11.3pct至63.4%;月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6844元,同比增长47.6%。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优化加持下,代理人队伍结构核心化改善效果明显,2022年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上年同期则为52.5万人,虽然队伍结构变动明显,但寿险业务品质仍得到小幅优化,其中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7.7pct至88%。综上表明,公司“长航计划”代理人职业营销改革成果明显,队伍人均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抵消代理人绝对数量减少的损失,有望持续加大新业务价值贡献,为板块NBV反转提供夯实基础。 精细化经营优势渐显,产险业务整体稳中向好。太保产险实现业务收入1703.77亿元,同比增长11.6%,净利润82.85亿元,同比增长30.4%,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7pct。主要险种中,车险贡献业务收入979.92亿元,实现承保利润28.36亿元,综合成本率较2021年下降1.8pct至96.9%,其中增长主要来源为新能源汽车营销新模式的推动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使得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力度不断深入,太保新能源车新营销模式有望继续领先同业,车险为整体业务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其他险种方面,责任险、健康险、农业险、与保证险业务收入均保持同比增长,分别为+37.08%、+20.03%、+32.71%、6.31%,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9.8%/101.6%/97.7%/95.5%,作为险企中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的公司之一,其于2022年升级的智能风控5.0系统为主要原因,在数字化运营能力的进步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了保证保险业务的稳定发展。 资管规模稳健增长,收益表现彰显韧性。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4.7%,总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下降1.5pct,净投资收益率4.3%,同比下降0.2pct。其中总投资收益率受证券买卖收益降低影响,出现较大下降。截至2022年末,太保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对象占73.9%,证券与债券等权益类投资对象占22%。过去一年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太保通过续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实现了相对稳健的投资业绩,彰显其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与业绩韧性。展望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利率水平有望回升,权益市场情绪回暖,地产行业风险逐步化解,太保投资回报有望同比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3-25年EPS分别为3.13/3.70/4.03元,对应2023年PE为8.55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寿险改革不及预期,公司管理层变动,代理人队伍结构优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