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4月流动性展望: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230331

文本预览:
3月市场预期转向“弱现实+弱预期” 回顾3月,两会上提出的5%经济增长目标处于市场预期下沿,基本面修复斜率有所放缓,上中下游高频数据表现出现分化,整体各项高频数据的恢复需进一步验证,叠加海外银行业风波不断传导蔓延,虽然PMI、社融和经济数据均有一定程度超预期,但市场仍对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高度不断下修,而对经济“弱现实”的预期不断强化,股债市场转向交易“弱预期+弱现实”。 流动性方面,3月流动性压力较2月显著回落。3月前半段,得益于春节后现金回流和财政投放等季节性原因,流动性压力较2月显著好转,OMO滚续量也有所收敛。月中受税期扰动,资金利率有所抬升,但央行超量续作MLF后又超预接续期降准,为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并在跨季窗口加大逆回购投放,资金面在3月下旬重回宽松。截至3月29日,DR007中枢环比由2.11%下行至2.01%。 4月潜在流动性缺口较小 政府存款方面,对于政府债融资,2023年1-3月政府债融资节奏较为平稳,融资压力小于2022年同期。参考年初至今各类型国债数量和平均融资规模,4月预计发行国债7000亿元,净融资额约1500亿;目前稳增长仍需要财政“加力提效”支持,但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较2022年平缓,参考四川、广西等省份的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以及2022年同期发行情况,预估4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在1500亿左右;对于财政收支差额,4月是缴税大月,届时月中税期可能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扰动。出于财政前置发力的影响,财政支出保持积极,预计4月财政收支差额在2500亿左右。综上,综合考虑2023年4月地方政府融资和财政收支的潜在变化,我们预计2023年4月财政存款增量规模约在5500亿左右,与2019年、2021年同期相似。 其他方面,3月全面降准25bp,参考过去三年同期,4月银行缴准粗略估计环比减少约500亿;4月居民和企业取现需求较弱,预计4月M0回流补充流动性在1000亿左右。近期人民币汇率整体企稳,外汇占款规模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历史经验看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 央行方面,3月末的降准超市场预期,这其中既有“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释放稳增长信号的初衷,也有呵护跨季流动性、确保4月信贷投放连续性等意图。目前MLF余额较高,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缩量续作4月的MLF。 毫无疑问,降准释放5000多亿低成本资金在短期对资金面存在利好,但根据历史经验,降准对资金面可能只是短时影响,目前经济持续复苏,同时后续可能还会有宽财政、宽信用等政策发力,对央行而言,目前已经没有了压低资金利率的必要性。因此货币市场利率大概率将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不大起大落,为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债市“资产荒”极致演绎后可能对潜在不利因素过度反应 春节以来,在弱预期、超预期降准、机构欠配、欧美金融风险等因素作用下,以短端信用债为代表的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资产荒”再次出现,短债利差已经被压缩至历史低位。 但也可以看到,虽然3月高频数据恢复力度不及2月,但政策端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近期超预期降准、随后新一轮减税降费、消费REITs接踵而至,同时政治局会议临近,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相对于年初定好的强刺激,我们认为,灵活加减的逆周期调节或许是现阶段更合适的选择,对基本面的恢复高度应该多一分乐观,而对债市多一分谨慎。比如,虽然3月初地产数据一度有所回落,但随后再次上行,目前仍在稳步修复,展现出了较强的修复韧性。虽然近期流动性压力较小,但根据历史经验,降准对流动性的宽松效果往往并不显著,后续资金利率大概率仍将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而政策加码、基本面超预期等依然是债市面临的潜在风险,目前信用债利差修复行情已经基本结束,极致的“资产荒”后,债市可能由此前的利空钝化转为对利空过度敏感,如果后续有对债市不利的因素出现,债市可能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再次扩散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开源证券-4月流动性展望: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23033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4月流动性展望: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23033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4月流动性展望: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3月市场预期转向“弱现实+弱预期” 回顾3月,两会上提出的5%经济增长目标处于市场预期下沿,基本面修复斜率有所放缓,上中下游高频数据表现出现分化,整体各项高频数据的恢复需进一步验证,叠加海外银行业风波不断传导蔓延,虽然PMI、社融和经济数据均有一定程度超预期,但市场仍对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高度不断下修,而对经济“弱现实”的预期不断强化,股债市场转向交易“弱预期+弱现实”。 流动性方面,3月流动性压力较2月显著回落。3月前半段,得益于春节后现金回流和财政投放等季节性原因,流动性压力较2月显著好转,OMO滚续量也有所收敛。月中受税期扰动,资金利率有所抬升,但央行超量续作MLF后又超预接续期降准,为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并在跨季窗口加大逆回购投放,资金面在3月下旬重回宽松。截至3月29日,DR007中枢环比由2.11%下行至2.01%。 4月潜在流动性缺口较小 政府存款方面,对于政府债融资,2023年1-3月政府债融资节奏较为平稳,融资压力小于2022年同期。参考年初至今各类型国债数量和平均融资规模,4月预计发行国债7000亿元,净融资额约1500亿;目前稳增长仍需要财政“加力提效”支持,但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较2022年平缓,参考四川、广西等省份的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以及2022年同期发行情况,预估4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在1500亿左右;对于财政收支差额,4月是缴税大月,届时月中税期可能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扰动。出于财政前置发力的影响,财政支出保持积极,预计4月财政收支差额在2500亿左右。综上,综合考虑2023年4月地方政府融资和财政收支的潜在变化,我们预计2023年4月财政存款增量规模约在5500亿左右,与2019年、2021年同期相似。 其他方面,3月全面降准25bp,参考过去三年同期,4月银行缴准粗略估计环比减少约500亿;4月居民和企业取现需求较弱,预计4月M0回流补充流动性在1000亿左右。近期人民币汇率整体企稳,外汇占款规模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历史经验看降准对资金面更多的是短期利好 央行方面,3月末的降准超市场预期,这其中既有“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释放稳增长信号的初衷,也有呵护跨季流动性、确保4月信贷投放连续性等意图。目前MLF余额较高,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缩量续作4月的MLF。 毫无疑问,降准释放5000多亿低成本资金在短期对资金面存在利好,但根据历史经验,降准对资金面可能只是短时影响,目前经济持续复苏,同时后续可能还会有宽财政、宽信用等政策发力,对央行而言,目前已经没有了压低资金利率的必要性。因此货币市场利率大概率将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不大起大落,为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债市“资产荒”极致演绎后可能对潜在不利因素过度反应 春节以来,在弱预期、超预期降准、机构欠配、欧美金融风险等因素作用下,以短端信用债为代表的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资产荒”再次出现,短债利差已经被压缩至历史低位。 但也可以看到,虽然3月高频数据恢复力度不及2月,但政策端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近期超预期降准、随后新一轮减税降费、消费REITs接踵而至,同时政治局会议临近,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相对于年初定好的强刺激,我们认为,灵活加减的逆周期调节或许是现阶段更合适的选择,对基本面的恢复高度应该多一分乐观,而对债市多一分谨慎。比如,虽然3月初地产数据一度有所回落,但随后再次上行,目前仍在稳步修复,展现出了较强的修复韧性。虽然近期流动性压力较小,但根据历史经验,降准对流动性的宽松效果往往并不显著,后续资金利率大概率仍将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而政策加码、基本面超预期等依然是债市面临的潜在风险,目前信用债利差修复行情已经基本结束,极致的“资产荒”后,债市可能由此前的利空钝化转为对利空过度敏感,如果后续有对债市不利的因素出现,债市可能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再次扩散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