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

上传日期:2023-03-30 15:00:03 / 研报作者:梁蕴兮张堃袁海霞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pdf
大小:1.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

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
文本预览:

《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230329(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诚信国际《碳中和专题:我国碳交易发展进展及其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基于市场化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主要交易标的包括碳配额与核证减排量。碳市场运行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分配阶段,政府确定年度初始配额总量,然后按照一定分配方法分配给排放企业;交易阶段,获得配额的企业在二级市场上开展交易;清缴阶段,控排企业根据其实际碳排放量,在每一履约周期内及时清缴上一年度碳配额。   我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有效价格机制   我国碳市场建设处于试点碳市场和全国发电行业碳市场并行的过渡阶段   2011起北京、天津等八个区域率先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实践;2021年7月,全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碳交易市场开始迈向全国统一建设阶段。   我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形成有效价格机制,交易管理机制仍有完善空间   我国碳市场配额交易量价波动明显,各市场价格差距较大,表明我国碳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的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主要原因在于行业覆盖、配额分配等各项交易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我国碳市场活跃度较低。   伴随我国碳市场机制逐步成熟,碳交易或对企业经营与盈利产生更深影响   考虑到欧盟碳市场发展历程与我国碳市场趋势较为相似,借鉴欧盟的经验,顺应日益收紧的碳排放量总目标要求,我国碳交易市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将愈发凸显,碳交易将对企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碳交易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机制分析——以火电行业为例   碳排放交易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   碳排放交易收支计入营业外收支,会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影响信用风险。火电机组单位产量的碳排放强度与《实施方案》规定的碳排放基准值差距越大,碳交易导致的营业外支出越高,对信用风险影响越大。此外,日益上涨的碳排放成本或倒逼企业主动减排,环保投资形成的大量资金支出和占用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水平上升,进而影响企业信用水平。   碳交易对高排放火电企业度电利润影响的情景测算和敏感性分析   在基准情形(现行制度)、基准值下调、3%的初始配额实施拍卖、配额总量下调1%同时3%初始配额拍卖四种情形下,参与碳交易将导致碳排放强度高于基准值1%的火电企业的度电利润分别下降2.95%、5.74%、11.80%以及14.75%。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若配额价格升至70元/吨,按5%的比重购买配额,火电企业的度电利润将较参与碳交易前将下降29.2%。   展望与关注   完善我国碳交易机制的主要方向   未来我国碳市场可从拓展行业覆盖范围、调整配额供给总量、适时启动拍卖制度,以及推广碳金融衍生品等角度优化碳交易市场机制。   关注碳交易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以及企业低碳转型风险   碳交易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长期来看,随着碳交易各项机制的完善,碳配额价格或随之上涨,碳排放交易或对企业盈余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冲击。投资者需关注碳交易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等信用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转型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