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长春高新-000661-生长激素持续放量,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带动新增长-230330

文本预览:
长春高新(000661) 业绩简评 2023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26.27亿元(+18%),归母净利润41.40亿元(+10%),扣非归母净利润41.18亿元(+10%);分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收入29.81亿元(+19%),归母净利润6.75亿元(+11%),扣非归母净利润6.88亿元(+18%)。 经营分析 生长激素持续放量,新患增速逐步恢复。2022年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102.17亿元(+25%),归母净利润42.17亿元(+14%)。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生长激素儿科市场,实现了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长效卡式瓶和注射笔顺利上市,通过长效生长素产品优效和安全性的传递,实现了长效新患占比的提升。开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增速明显,23年随着公司渠道下沉及适应症拓展,生长激素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新增长。2022年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10.71亿元(-11%),归母净利润1.82亿元(-25%)。公司带状疱疹疫苗于23年1月获批上市,为国产首家获批企业,可用于40岁及以上成人,较GSK竞品适用人群更加广泛,未来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持续深化、健康观念提升和消费升级带动,带状疱疹疫苗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地产业务剥离,轻装上阵聚焦医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向公司控股股东超达集团转让所持有的高新地产100%股权,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高新地产将不再被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聚焦生物医药核心主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固,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贡献新增量。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7.8(+27%)、55.1(+29%)、62.2亿元(+25%),对应当前EPS分别为12.72元、14.11元、15.60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4、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长春高新-000661-生长激素持续放量,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带动新增长-230330(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长春高新-000661-生长激素持续放量,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带动新增长-230330(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生长激素持续放量,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带动新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长春高新(000661) 业绩简评 2023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26.27亿元(+18%),归母净利润41.40亿元(+10%),扣非归母净利润41.18亿元(+10%);分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收入29.81亿元(+19%),归母净利润6.75亿元(+11%),扣非归母净利润6.88亿元(+18%)。 经营分析 生长激素持续放量,新患增速逐步恢复。2022年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102.17亿元(+25%),归母净利润42.17亿元(+14%)。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生长激素儿科市场,实现了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长效卡式瓶和注射笔顺利上市,通过长效生长素产品优效和安全性的传递,实现了长效新患占比的提升。开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增速明显,23年随着公司渠道下沉及适应症拓展,生长激素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新增长。2022年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10.71亿元(-11%),归母净利润1.82亿元(-25%)。公司带状疱疹疫苗于23年1月获批上市,为国产首家获批企业,可用于40岁及以上成人,较GSK竞品适用人群更加广泛,未来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持续深化、健康观念提升和消费升级带动,带状疱疹疫苗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地产业务剥离,轻装上阵聚焦医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向公司控股股东超达集团转让所持有的高新地产100%股权,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高新地产将不再被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聚焦生物医药核心主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固,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贡献新增量。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7.8(+27%)、55.1(+29%)、62.2亿元(+25%),对应当前EPS分别为12.72元、14.11元、15.60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4、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