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晶澳科技-002459-组件出货高增,电池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30328

文本预览:
晶澳科技(002459) 公司发布2022年报,盈利同比增长171%。公司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新型电池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一体化产能快速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年盈利同比增长171%: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29.89亿元,同比增长7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40%,扣非盈利55.57亿元,同比增长200.90%。 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全年电池组件出货量39.75GW(含自持电站672MW),其中海外出货量23.06GW,占比约58%,分销出货量13.91GW,占比约35%。光伏组件实现收入703.45亿元,同比增长78.27%。外销量38.11GW,同比增长58.31%。测算组件不含税销售均价约1.85元/W。全年组件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组件业务毛利率14.31%,同比增长0.16个百分点。 新型电池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目前,公司最新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5.3%,并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N型高效组件(78版型)最高功率达625W,组件转换效率达22.4%;基于HJT技术的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陆续试产,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通过工艺提升和一系列降低生产成本措施的导入,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同时,公司积极研究和储备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 优质产能加速扩张,一体化比例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组件产能近5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公司产能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N型电池产能40GW),一体化比例进一步提升。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盈利能力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3.83/4.92/6.07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3.28/4.17/-元),对应市盈率14.9/11.6/9.4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光伏政策风险;产品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晶澳科技-002459-组件出货高增,电池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303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晶澳科技-002459-组件出货高增,电池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303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组件出货高增,电池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晶澳科技(002459) 公司发布2022年报,盈利同比增长171%。公司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新型电池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一体化产能快速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年盈利同比增长171%: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29.89亿元,同比增长7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40%,扣非盈利55.57亿元,同比增长200.90%。 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快速增长,全年电池组件出货量39.75GW(含自持电站672MW),其中海外出货量23.06GW,占比约58%,分销出货量13.91GW,占比约35%。光伏组件实现收入703.45亿元,同比增长78.27%。外销量38.11GW,同比增长58.31%。测算组件不含税销售均价约1.85元/W。全年组件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组件业务毛利率14.31%,同比增长0.16个百分点。 新型电池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目前,公司最新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5.3%,并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N型高效组件(78版型)最高功率达625W,组件转换效率达22.4%;基于HJT技术的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陆续试产,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通过工艺提升和一系列降低生产成本措施的导入,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同时,公司积极研究和储备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 优质产能加速扩张,一体化比例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组件产能近5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公司产能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N型电池产能40GW),一体化比例进一步提升。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盈利能力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3.83/4.92/6.07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3.28/4.17/-元),对应市盈率14.9/11.6/9.4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光伏政策风险;产品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