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关于媒体报道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方式调整的点评:利率机制完善,降本顺势而为-210620

《中信证券-银行业关于媒体报道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方式调整的点评:利率机制完善,降本顺势而为-21062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关于媒体报道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方式调整的点评:利率机制完善,降本顺势而为-21062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存款利率定价方式调整,旨在完善利率体系运行和传导机制,通过差异化的定价上限约束亦顺势推进银行存款和负债成本控制。 对于市场而言,相关调整有助于长端利率的运行预期,同时部分利率敏感性存款迁徙可能,利好资本市场表现。 对于银行来说,政策推动行业存款成本稳定运行,预计大型银行和存款优势行成本优势进一步夯实,而部分存款基础相对薄弱小型银行存款量价统筹难度或有所加大。 事项:根据财新网、券商中国等媒体报道,自律机制拟近日调整存款利率上限,并将定价方式由上浮倍数改为加点。 同时,多家银行正在做切换相关准备工作。 (财新网,https://finance.caixin.com/2021-06-16/101727590.html;券商中国,https://www.sohu.com/a/473069254_120983532)。 政策核心:利率体系机制完善,顺势推进负债成本引导。 我们认为,政策兼顾机制完善与金融降本,具体而言:1)完善利率定价体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即提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据媒体报道,此次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机制由过往“基准利率X浮动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浮动基点”方式,与LPR改革后贷款利率管理相一致。 若情况属实,则存款定价管理方式调整,既有助于在基础利率变化过程中降低过往存贷定价方式差异而带来的基差风险,同时亦有助于扩大标准化利率衍生品的使用范围。 2)引导银行负债成本平稳运行。 《财新》报道此次切换定价方式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的利率调整情况存在差异,大体方向为“其他机构活期存款利率上限略有提高,其他期限、档位的存款利率上限均较此前有所下降”。 我们认为,若报道属实,则反映引导银行成本稳定政策方向不变(缓解前期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灵活区分对待亦充分考虑中小银行机构存款组织难度。 存款解构:总体活期存款存量占比近半,但不同银行结构分化显著。 我们整理了38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末的存款结构:1)总体来看,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48%,此外根据合同剩余期限(注:剩余期限与原始合同期限存在小幅差异)划分,剩余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占比约20%,结合合同期限判断,我们预计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存量占比在25~30%左右;2)银行间分化明显,国有银行和其他银行活期占比分别为49.6%/44.2%,其中四大行和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基本都在50%+,而部分城商行活期率不足30%。 存款结构差异化,反映了各家银行客户基础带来的吸存能力差异,各行存款策略差异亦有一定影响。 银行影响:银行业存款成本总体稳定,存款组织量价协同能力再分化。 结合上述存量存款结构测算(活期、一年内定期、一年以上定期占比约50%/20~25%/25~30%),假设定价机制调整前后,①其他银行活期存款执行利率小幅上行5~10bp,②各类机构1年以上定期存款终端利率平均下降15bp,则静态测算全部存款到期续作后将小幅降低存款付息率约2-3bp。 细分来看,中长期限存款定价上浮范围的收窄,对于大型银行和存款优质行影响较小,而对于部分较多依赖长期化存款且定价执行“一浮到顶”策略的银行而言,下阶段存款量价统筹的难度将加大,重构存款竞争力以及主动负债阶段性运用或成为重点。 市场影响:稳定长端利率预期,利好资本市场表现。 1)通过对存款利率上浮上限采取差异化的约束要求,而非动用政策利率手段,可以避免过强的信号意义带来市场预期混乱;2)有利于抑制银行非理性定价行为,而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长端利率的平稳运行,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帮助;3)稳定长端利率运行预期,同时部分利率敏感性存款存在向其他资管产品迁徙的可能性,有望从预期和资金两个层面利好资本市场。 风险因素: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政策助推银行降本,存款竞争力再分化。 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方式调整,旨在完善利率体系运行和传导机制,基于机构与期限的差异化定价上限设置,在顺势推进银行存款和负债成本控制的同时,亦考虑了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组织难度。 对于市场而言,相关调整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的长端利率运行,部分利率敏感性较高的中长期存款或发生迁徙。 对于银行来说,政策推动行业存款成本稳定运行,预计大型银行和存款优势行成本优势进一步夯实,而部分存款基础相对薄弱小型银行存款量价统筹难度或加大。 当前时点,个股选择可遵循两条线索:1)优质银行:估值溢价延续,盈利领先带来持续阿尔法收益,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2)修复银行:具备风险拐点、估值修复特点的标的,具体包括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