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信用掘金系列一-私募债如何选?-230324

文本预览:
相比于公募债,私募债在发行方面整体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发行效率更高。第二,发行门槛更低。第三,资金用途限制少。第四,信息披露要求低。第五,发行条款更有弹性。同时,银行间的私募品种PPN与公募品种相比也同样具有以上的优势。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对私募品种的投资存在以下疑虑:第一,目前整体质押的便利性仍然受限制;第二,非公开发行使得其较难流通转让,私募品种债券整体换手率相对较低;第三,私募品种发行门槛更低,信用违约的风险更大。 流动性上,私募品种换手率相对较低,但2021年以来流动性明显提高。定向工具换手率自2017年以来稳步上升,2021年开始与中期票据基本持平,并于2022年底突破50%;私募公司债换手率于2021年开始迅速上升并超过公募公司债。 违约风险上,私募债违约风险更大且违约回收率更低,违约集中在地产及相关行业。从违约率来看,私募债违约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信用债。从行业分布来看,违约私募债中房地产、建筑装饰、商贸零售规模较大,分别为1237亿元、309亿元、254亿元,地产及相关产业链违约占比超过50%。 政策管控上,私募债的政策由严监管转变至灵活监管,同时监管有意提升私募债的质押便利。从2011年至今,私募债的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私募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政策端,从前期不断完善配套推动到如今的灵活管控、有保有压。另一方面,监管有意提升私募债的质押便利。 目前私募公司债和PPN合计7.6万亿元,占到所有信用债存量的29%。市场特点:1)私募债整体来看外部评级低于公募债,与私募债发行门槛较低有关。2)私募债城投占比近九成,行业多样性弱。3)从企业性质来看,私募债中地方国企规模占比最高,达96.43%。 回顾近三年私募-公募的品种利差:2020年永煤事件后,市场避险情绪占据主导,信用下沉思路转为品种下沉,因此私募债的品种利差也在这段时间压缩明显,曲线陡峭。而后2021年由于违约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私募利差有所走阔,并在2022年的资产荒中利差逐步走向低位,在2022年资产荒中私募-公募利差逐步收窄,并在年中资产荒极端演绎的过程中,AAA、AA+利差被充分挖掘,收敛至较低水平,在20bp以下。而伴随着2022年的理财赎回潮,短时间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导致私募品种的利差快速走阔,AAA、AA+的私募品种利差迅速走阔至近三年高位,性价比逐渐显现。 目前优质资产配置需求再次显现,私募品种利差已于1月底开始恢复,当前仍极具性价比:1)私募城投债。AAA级别与AA+级别私募城投债利差分布处在93.10%与92.40%的历史分位;2)PPN城投债。AAA级别与AA+级别PPN城投债利差分别处于70.30%与72.40%,均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数水平,配置价值较高,是当前获得收益进行下沉的一大重要思路。 具体主体上:正文列示了私募-公募品种利差在不同层次的代表性主体。1)目前一年期以内,私募-公募利差高于100BP的有甘公投、陶文旅、天津泰达等;私募-公募利差处于50BP-100BP区间的有商丘发展、株洲高科、上饶投控、青岛国信等;私募-公募利差低于50BP的有即墨城开、上饶城建、溧水经开等。2)一至两年期中,私募-公募利差高于100BP的有贵阳城投、曲江文化产投、铜陵建投等;私募-公募利差处于50BP-100BP区间的有曹妃甸国控、曲江文化、邯郸建投、宁乡城投等;私募-公募利差低于50BP的有江宁经开、成都高新、常德城建等。完整私募-公募估值、品种利差详细数据请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信用掘金系列一-私募债如何选?-230324(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信用掘金系列一-私募债如何选?-230324(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信用掘金系列一-私募债如何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相比于公募债,私募债在发行方面整体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发行效率更高。第二,发行门槛更低。第三,资金用途限制少。第四,信息披露要求低。第五,发行条款更有弹性。同时,银行间的私募品种PPN与公募品种相比也同样具有以上的优势。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对私募品种的投资存在以下疑虑:第一,目前整体质押的便利性仍然受限制;第二,非公开发行使得其较难流通转让,私募品种债券整体换手率相对较低;第三,私募品种发行门槛更低,信用违约的风险更大。 流动性上,私募品种换手率相对较低,但2021年以来流动性明显提高。定向工具换手率自2017年以来稳步上升,2021年开始与中期票据基本持平,并于2022年底突破50%;私募公司债换手率于2021年开始迅速上升并超过公募公司债。 违约风险上,私募债违约风险更大且违约回收率更低,违约集中在地产及相关行业。从违约率来看,私募债违约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信用债。从行业分布来看,违约私募债中房地产、建筑装饰、商贸零售规模较大,分别为1237亿元、309亿元、254亿元,地产及相关产业链违约占比超过50%。 政策管控上,私募债的政策由严监管转变至灵活监管,同时监管有意提升私募债的质押便利。从2011年至今,私募债的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私募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政策端,从前期不断完善配套推动到如今的灵活管控、有保有压。另一方面,监管有意提升私募债的质押便利。 目前私募公司债和PPN合计7.6万亿元,占到所有信用债存量的29%。市场特点:1)私募债整体来看外部评级低于公募债,与私募债发行门槛较低有关。2)私募债城投占比近九成,行业多样性弱。3)从企业性质来看,私募债中地方国企规模占比最高,达96.43%。 回顾近三年私募-公募的品种利差:2020年永煤事件后,市场避险情绪占据主导,信用下沉思路转为品种下沉,因此私募债的品种利差也在这段时间压缩明显,曲线陡峭。而后2021年由于违约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私募利差有所走阔,并在2022年的资产荒中利差逐步走向低位,在2022年资产荒中私募-公募利差逐步收窄,并在年中资产荒极端演绎的过程中,AAA、AA+利差被充分挖掘,收敛至较低水平,在20bp以下。而伴随着2022年的理财赎回潮,短时间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导致私募品种的利差快速走阔,AAA、AA+的私募品种利差迅速走阔至近三年高位,性价比逐渐显现。 目前优质资产配置需求再次显现,私募品种利差已于1月底开始恢复,当前仍极具性价比:1)私募城投债。AAA级别与AA+级别私募城投债利差分布处在93.10%与92.40%的历史分位;2)PPN城投债。AAA级别与AA+级别PPN城投债利差分别处于70.30%与72.40%,均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数水平,配置价值较高,是当前获得收益进行下沉的一大重要思路。 具体主体上:正文列示了私募-公募品种利差在不同层次的代表性主体。1)目前一年期以内,私募-公募利差高于100BP的有甘公投、陶文旅、天津泰达等;私募-公募利差处于50BP-100BP区间的有商丘发展、株洲高科、上饶投控、青岛国信等;私募-公募利差低于50BP的有即墨城开、上饶城建、溧水经开等。2)一至两年期中,私募-公募利差高于100BP的有贵阳城投、曲江文化产投、铜陵建投等;私募-公募利差处于50BP-100BP区间的有曹妃甸国控、曲江文化、邯郸建投、宁乡城投等;私募-公募利差低于50BP的有江宁经开、成都高新、常德城建等。完整私募-公募估值、品种利差详细数据请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