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万华化学-600309-研发创新驱动内生成长,新材料业务不断壮大-230321

文本预览:
万华化学(600309) 事件:万华化学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655.65亿元,同比+13.76%,归母净利润162.34亿元,同比-34.14%,折合EPS5.17元/股,加权平均ROE22.75%;每股净资产24.47元,同比增长12.14%;资产负债率59.50%,同比下降2.8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351.45亿元,同比-8.04%,归母净利润26.25亿元,同比-48.59%。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6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50.23亿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30.95%,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三聚氨酯、石化业务量升价跌,新材料业务量价齐升,公司全年业绩同比下滑。聚氨酯业务全年销量418万吨,同比+7.44%,销售价格同比下滑3.25%。公司福建40万吨MDI于2022年底投产后,公司MDI产能达到305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TDI供应商,聚醚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吨,与异氰酸酯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石化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6.40%,销售价格同比下滑2.62%。精细化工与新材料板块随着尼龙12、ADI、水性树脂、TPU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板块整体销量及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研项目聚焦高端前沿新材料。2022年研发费用34.2亿元,同比+7.95%,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成立烟台、宁波、北京、北美、欧洲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围绕生物材料、生物降解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端新材料领域前瞻布局。设立生物基创新研发平台,以非食物链的玉米淀粉、生物废弃物和天然油脂为起源,衍生出生物基TPU、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基聚醚和生物基乳液等材料解决方案;另外公司积极跨界布局上游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及下游电池材料、光伏和风电材料等业务领域,发挥公司产业集群的优势,与下游客户共同搭建循环生态产业链。 乙烯二期项目全面开工,蓬莱一期打造绿色低碳高端精细化学品基地。公司乙烯二期项目全面开工,二期项目包含40万吨POE弹性体,目前POE主要被陶氏、韩国LG等国外企业垄断,未来进口替代市场广阔。蓬莱一期项目主要是承接自主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流的绿色低碳高端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一体化制造基地,目前已完成安评、环评、能评等合规手续办理和设计工作。公司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附加值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以研发创新为原动力,持续高强度资本开支驱动公司未来高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90.56/234.23/292.33亿元,折合EPS分别为6.07、7.46、9.31元,目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16.0/13.0/10.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释放进度超预期、原料采购及汇率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增速大幅放缓、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万华化学-600309-研发创新驱动内生成长,新材料业务不断壮大-23032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万华化学-600309-研发创新驱动内生成长,新材料业务不断壮大-23032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研发创新驱动内生成长,新材料业务不断壮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万华化学(600309) 事件:万华化学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655.65亿元,同比+13.76%,归母净利润162.34亿元,同比-34.14%,折合EPS5.17元/股,加权平均ROE22.75%;每股净资产24.47元,同比增长12.14%;资产负债率59.50%,同比下降2.8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351.45亿元,同比-8.04%,归母净利润26.25亿元,同比-48.59%。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6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50.23亿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30.95%,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三聚氨酯、石化业务量升价跌,新材料业务量价齐升,公司全年业绩同比下滑。聚氨酯业务全年销量418万吨,同比+7.44%,销售价格同比下滑3.25%。公司福建40万吨MDI于2022年底投产后,公司MDI产能达到305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TDI供应商,聚醚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吨,与异氰酸酯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石化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6.40%,销售价格同比下滑2.62%。精细化工与新材料板块随着尼龙12、ADI、水性树脂、TPU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板块整体销量及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研项目聚焦高端前沿新材料。2022年研发费用34.2亿元,同比+7.95%,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成立烟台、宁波、北京、北美、欧洲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围绕生物材料、生物降解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端新材料领域前瞻布局。设立生物基创新研发平台,以非食物链的玉米淀粉、生物废弃物和天然油脂为起源,衍生出生物基TPU、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基聚醚和生物基乳液等材料解决方案;另外公司积极跨界布局上游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及下游电池材料、光伏和风电材料等业务领域,发挥公司产业集群的优势,与下游客户共同搭建循环生态产业链。 乙烯二期项目全面开工,蓬莱一期打造绿色低碳高端精细化学品基地。公司乙烯二期项目全面开工,二期项目包含40万吨POE弹性体,目前POE主要被陶氏、韩国LG等国外企业垄断,未来进口替代市场广阔。蓬莱一期项目主要是承接自主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流的绿色低碳高端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一体化制造基地,目前已完成安评、环评、能评等合规手续办理和设计工作。公司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附加值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以研发创新为原动力,持续高强度资本开支驱动公司未来高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90.56/234.23/292.33亿元,折合EPS分别为6.07、7.46、9.31元,目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16.0/13.0/10.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释放进度超预期、原料采购及汇率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增速大幅放缓、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