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历史上的主线都是怎么确立的?-230319

文本预览:
3月以来的每一周,都可以称得上“超级宏观周”,全球市场波动与联动性大幅提升,risk-on和risk-off模式交替演进,几乎所有资产价格都表现出明显的事件、信息驱动的特征。海外中小银行危机的涟漪尚未平息,国内经济前景的分歧仍在继续,接下来需要有一个共识重建的过程。 1-2月经济数据出炉,哪些特征值得关注?1、1-2月经济数据实现超预期增长,若这样的复苏速度能够持续,则经济增速达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大;2、结构上看,出行链好于耐用品消费,且供应端的恢复速度快于需求端,这也压低了1-2月国内物价水平;3、基建投资增速再上台阶的同时,地产链的前中后端景气均实现超预期增长;4、1-2月经济和信贷数据的超预期高增,有相当部分来自财政前置以及前期挤压需求的集中释放,脉冲式增长迹象较为明显。但对于后市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对于现阶段需求的回暖,我们无法确信的判断其是疫后一次性回补还是可持续的反转。结合最新的数据来看,一个可能的路径是,当疫后需求回补结束后,Q2内生性增长的斜率或放缓(只是猜测,还留待确认),这也可能是本周央行在MLF放量续作的同时实施降准的原因。 历史上的主线行情都是怎么确立的?几个典型的时间段:2009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收紧、初代苹果链崛起)、2013年一季度(稳增长预期转弱、对于经济转型和改革预期持续升温、传媒等新兴产业周期形成);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主板和创业板ROE确立分化趋势);2019年二季度(宏观政策预期转向、美元宽松周期以及外资持续入场、新一轮半导体景气周期确立)。总结下来,过往贝塔转向阿尔法行情的三个经验性规律:其一,纵观以往几轮转型牛、结构牛行情,共同的特征是背后均有稳健的宏观基本面做支撑,至少宏观基本面都处于扩张周期;其二,在普涨式的贝塔行情切换向结构性阿尔法行情期间,大盘多会迎来阶段性回调,但下跌的空间及时长各有不同;其三,贝塔行情的结束,一般伴有宏观政策或经济增长预期的转向,而新一轮主线的形成,则需要产业基本面(2010年初代苹果链崛起、2013年创业板业绩提升、2016年主板ROE回暖、2019年半导体周期)的支撑。 十字路口的徘徊——新共识终将形成,只是需要点时间。总结来说,宏观基本面确认向好是结构性行情启动的先行条件,政策方向和产业景气是决定新主线的核心变量,自上而下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判断经济&政策的临界点。但对于2023年,政策的相机抉择性会明显更高,在宏观基本面真正明朗化前,也进一步加大了新共识形成的难度。 当前策略的建议:一是收缩战线,继续围绕中大市值布局,考虑到硅谷银行事件对于美联储加息决策的影响(2月非农数据后加息预期也相应下移),提升长久期核心资产(食饮、医药/医美)的推荐级别;二是继续沿着【内需改善+低位】方向布局,重点关注:基建施工、地产后周期、广告传媒。主题方面,重点关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运营商(国央企+数字经济)、建筑(国央企+一带一路)。 行业配置建议:(一)内需改善+低位下沉:建材/厨电、中药/化药、广告传媒;(二)长久期核心资产:食饮、医美/创新药;(三)“中特+”板块:运营商、建筑。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历史上的主线都是怎么确立的?-230319(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历史上的主线都是怎么确立的?-230319(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历史上的主线都是怎么确立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3月以来的每一周,都可以称得上“超级宏观周”,全球市场波动与联动性大幅提升,risk-on和risk-off模式交替演进,几乎所有资产价格都表现出明显的事件、信息驱动的特征。海外中小银行危机的涟漪尚未平息,国内经济前景的分歧仍在继续,接下来需要有一个共识重建的过程。 1-2月经济数据出炉,哪些特征值得关注?1、1-2月经济数据实现超预期增长,若这样的复苏速度能够持续,则经济增速达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大;2、结构上看,出行链好于耐用品消费,且供应端的恢复速度快于需求端,这也压低了1-2月国内物价水平;3、基建投资增速再上台阶的同时,地产链的前中后端景气均实现超预期增长;4、1-2月经济和信贷数据的超预期高增,有相当部分来自财政前置以及前期挤压需求的集中释放,脉冲式增长迹象较为明显。但对于后市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对于现阶段需求的回暖,我们无法确信的判断其是疫后一次性回补还是可持续的反转。结合最新的数据来看,一个可能的路径是,当疫后需求回补结束后,Q2内生性增长的斜率或放缓(只是猜测,还留待确认),这也可能是本周央行在MLF放量续作的同时实施降准的原因。 历史上的主线行情都是怎么确立的?几个典型的时间段:2009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收紧、初代苹果链崛起)、2013年一季度(稳增长预期转弱、对于经济转型和改革预期持续升温、传媒等新兴产业周期形成);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主板和创业板ROE确立分化趋势);2019年二季度(宏观政策预期转向、美元宽松周期以及外资持续入场、新一轮半导体景气周期确立)。总结下来,过往贝塔转向阿尔法行情的三个经验性规律:其一,纵观以往几轮转型牛、结构牛行情,共同的特征是背后均有稳健的宏观基本面做支撑,至少宏观基本面都处于扩张周期;其二,在普涨式的贝塔行情切换向结构性阿尔法行情期间,大盘多会迎来阶段性回调,但下跌的空间及时长各有不同;其三,贝塔行情的结束,一般伴有宏观政策或经济增长预期的转向,而新一轮主线的形成,则需要产业基本面(2010年初代苹果链崛起、2013年创业板业绩提升、2016年主板ROE回暖、2019年半导体周期)的支撑。 十字路口的徘徊——新共识终将形成,只是需要点时间。总结来说,宏观基本面确认向好是结构性行情启动的先行条件,政策方向和产业景气是决定新主线的核心变量,自上而下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判断经济&政策的临界点。但对于2023年,政策的相机抉择性会明显更高,在宏观基本面真正明朗化前,也进一步加大了新共识形成的难度。 当前策略的建议:一是收缩战线,继续围绕中大市值布局,考虑到硅谷银行事件对于美联储加息决策的影响(2月非农数据后加息预期也相应下移),提升长久期核心资产(食饮、医药/医美)的推荐级别;二是继续沿着【内需改善+低位】方向布局,重点关注:基建施工、地产后周期、广告传媒。主题方面,重点关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运营商(国央企+数字经济)、建筑(国央企+一带一路)。 行业配置建议:(一)内需改善+低位下沉:建材/厨电、中药/化药、广告传媒;(二)长久期核心资产:食饮、医美/创新药;(三)“中特+”板块:运营商、建筑。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