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百洋医药-301015-品牌运营步入发展高速,CSO龙头价值有待重估-230313

文本预览:
百洋医药(301015) 百洋医药是国内领先的健康商业化公司,近年来步入高速成长期。受益于带量采购持续推进、新药审批加快,公司核心品牌运营业务维持高景气:1)一方面,带量采购压缩了跨国药企未中标原研药的院内生存空间,跨国药企保留自身销售团队的压力增大,迫切希望降低营销成本,对第三方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加大;2)另一方面,创新药审批加快后,Biotech旗下创新药陆续上市,但其本身销售能力无法快速提升,基于对产品迅速商业化的考量,存在与品牌运营服务商的合作需求。 公司十余年孵化迪巧、泌特,品牌运营模式成熟且可复制。公司自2005年与美国安士合作销售迪巧产品,合作初期迪巧产品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在多年差异化定位的深耕营销下,迪巧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13.78亿元,在细分市场具备突出竞争力。泌特系列产品由扬州一洋生产,公司自2006年开始运营,十余年从无到有孵化,目前泌特已经主导国内“化学性消化不良”细分领域,2021年实现收入3.10亿元。迪巧、泌特的成功运营体现了公司在OTC及处方药领域成熟的品牌运营能力。 运营实力获市场认可,多品牌矩阵有望新增大单品,CSO龙头价值有待催化重估。1)OTC大健康:公司多渠道运营实力深厚,与巨子生物就核心胶原蛋白品牌“可复美”深入合作,公司在功效型护肤品领域的品牌推广力有目共睹,有望承接更多上游资源。2)OTX等处方药:代表性产品哈乐运营结果超预期,公司与安斯泰来合作深化。目前安斯泰来已解散自身泌尿线销售队伍,并将所有品规交由公司运营(公司新增运营卫喜康、贝坦利等)。在品牌运营行业口碑效应与头部效应的驱使下,预计公司将拥有更多代理跨国药企产品的机会。3)特效药及创新药:2021年,公司新增运营罗氏旗下希罗达和特罗凯,有效开发了重点医院、DTP药房的肿瘤治疗药物销售渠道。基于此,上海谊众旗下肿瘤创新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首选公司进行合作,为公司创新药推广开启新篇章。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重点发展品牌运营业务,主动收缩低毛批发配送业务,预计核心业务收入保持30%高增长,有效带动公司收入、净利润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6.28亿元、7.93亿元,同比增长18.75%、25.10%、26.25%。公司商业化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后续在OTC大健康、OTX等处方药、特效药与肿瘤药多个品类具备大单品合作机会,在政策助推下上游需求旺盛,核心品牌运营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是市场稀缺的CSO标的。由于公司符合成长型企业特点,在占据先发优势和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利润增长具备加速潜能,我们认为合理的PEG为1.3X,测算公司2023年目标市值为205亿元,2024年目标市值27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运营业务集中风险;医药政策负向影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百洋医药-301015-品牌运营步入发展高速,CSO龙头价值有待重估-230313(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百洋医药-301015-品牌运营步入发展高速,CSO龙头价值有待重估-230313(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品牌运营步入发展高速,CSO龙头价值有待重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百洋医药(301015) 百洋医药是国内领先的健康商业化公司,近年来步入高速成长期。受益于带量采购持续推进、新药审批加快,公司核心品牌运营业务维持高景气:1)一方面,带量采购压缩了跨国药企未中标原研药的院内生存空间,跨国药企保留自身销售团队的压力增大,迫切希望降低营销成本,对第三方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加大;2)另一方面,创新药审批加快后,Biotech旗下创新药陆续上市,但其本身销售能力无法快速提升,基于对产品迅速商业化的考量,存在与品牌运营服务商的合作需求。 公司十余年孵化迪巧、泌特,品牌运营模式成熟且可复制。公司自2005年与美国安士合作销售迪巧产品,合作初期迪巧产品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在多年差异化定位的深耕营销下,迪巧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13.78亿元,在细分市场具备突出竞争力。泌特系列产品由扬州一洋生产,公司自2006年开始运营,十余年从无到有孵化,目前泌特已经主导国内“化学性消化不良”细分领域,2021年实现收入3.10亿元。迪巧、泌特的成功运营体现了公司在OTC及处方药领域成熟的品牌运营能力。 运营实力获市场认可,多品牌矩阵有望新增大单品,CSO龙头价值有待催化重估。1)OTC大健康:公司多渠道运营实力深厚,与巨子生物就核心胶原蛋白品牌“可复美”深入合作,公司在功效型护肤品领域的品牌推广力有目共睹,有望承接更多上游资源。2)OTX等处方药:代表性产品哈乐运营结果超预期,公司与安斯泰来合作深化。目前安斯泰来已解散自身泌尿线销售队伍,并将所有品规交由公司运营(公司新增运营卫喜康、贝坦利等)。在品牌运营行业口碑效应与头部效应的驱使下,预计公司将拥有更多代理跨国药企产品的机会。3)特效药及创新药:2021年,公司新增运营罗氏旗下希罗达和特罗凯,有效开发了重点医院、DTP药房的肿瘤治疗药物销售渠道。基于此,上海谊众旗下肿瘤创新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首选公司进行合作,为公司创新药推广开启新篇章。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重点发展品牌运营业务,主动收缩低毛批发配送业务,预计核心业务收入保持30%高增长,有效带动公司收入、净利润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6.28亿元、7.93亿元,同比增长18.75%、25.10%、26.25%。公司商业化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后续在OTC大健康、OTX等处方药、特效药与肿瘤药多个品类具备大单品合作机会,在政策助推下上游需求旺盛,核心品牌运营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是市场稀缺的CSO标的。由于公司符合成长型企业特点,在占据先发优势和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利润增长具备加速潜能,我们认为合理的PEG为1.3X,测算公司2023年目标市值为205亿元,2024年目标市值27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运营业务集中风险;医药政策负向影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