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230310.pdf
大小:71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230310

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230310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23031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23031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2月金融数据: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较为缓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3年2月,信贷、社融、M2数据再次超预期较强,主要受春节错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宽信用政策延续并着重前置发力、经济形势转暖等因素综合影响;1、2月合计,信贷、社融同样大幅同比多增,明确宽信用基调。同比维度,2月信贷呈现居民强、企业中长期强、票据弱的特征,居民端走强与去年低基数相关,预计也有望在今年多月实现同比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经济内生动力已在酝酿。M2增速再超预期值得关注,其中,我们继续提示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可能使得今年M2回落的进度和速度较此前预期的更慢。核心原因在于,我们认为疫情掩盖了经济结构调整对居民收入预期转弱的影响,即便疫情结束,超额储蓄仍可能继续上升,居民超额储蓄较难大体量转化为消费、购房,资本市场或成为其核心外溢方向,但是否进入股票市场关键看赚钱效应。我们将2023年末的M2预测值从此前的9%上调至10%,但信贷、社融增速的预测值维持不变,分别为10.5%、10.3%。   2月信贷新增1.81万亿元,继续同比多增   2023年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1万亿元(去年同期1.23万亿,同比多增5928亿元),高于我们的预期的1.4万亿和wind一致预期的1.43万亿,数据继续实现同比多增,主要受春节错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宽信用政策延续并着重前置发力、经济形势转暖等因素综合影响。2月信贷增速升0.3个百分点至11.6%。1、2月合计,信贷新增6.71万亿,同比多增约1.5万亿。   同比维度,2月信贷结构呈现出居民强、企业中长期强、票据弱的特征,完全符合我们在3月1日发布报告《2月数据预测:1-2月经济数据有望实现“开门红”》中的预判:“预计结构上,居民端受较低基数影响,或大幅同比改善,但提前还贷现象频现,预计将呈现中长期弱、短期强的特点;企业端,预计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基建、制造业、绿色、小微、地产等领域是主要投向,而与去年2月冲票据形成鲜明对比,今年票据融资将大幅同比少增”。   2月居民贷款增加2081亿元,虽体量不大,但去年基数较低,因此数据大幅同比多增5450亿元,这也是2021年10月以来居民贷款首次重回同比多增。其中,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218和863亿元,同比多增4129和1322亿元,2月以来地产销售高频环比改善,但居民提前还贷量增多对冲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回升幅度,在此过程中,市场也出现了用低成本经营贷置换房贷的情况,叠加消费活动转暖,导致居民短贷大幅同比多增。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地产销售和消费的修复是渐进的,较难大规模放量,但去年的较低基数或使得今年多月的居民贷款同比较强。   2月企业贷款增加1.61万亿,同比多增37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分别增加1.11万亿和5785亿元,同比多增6048和1674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我们认为主要投向为基建、制造业、地产等相关领域。对于基建,根据央行公众号文章2023年1月5日披露,相关银行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过4.3万亿元,我们认为基建领域由于信贷供、需均较为旺盛,实现了供需匹配、持续放量,是核心信用载体;对于制造业,政策持续鼓励银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是侧重点,实体也有较强的信贷需求,银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对于房地产,2022年末地产金融政策转向,“要求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调下,地产开发贷、保交楼贷款也为企业中长期贷款贡献增量。   2月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同比大幅少增4041亿元,主要受一般贷款的挤出、银行表内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且去年2月实体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大幅冲票据,使得基数较高,进而今年同比承压。   2月非银贷款增加173亿元,同比大幅少增1617亿元,主因今年2月为节后信贷大月,叠加2月起央行短端流动性调控转向中性,共同拖累非银贷款。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