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

上传日期:2023-03-08 17:56:22 / 研报作者:张峻晓王程锦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pdf
大小:74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30308(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一):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前言:继2022年11月首提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后,关于“中特”估值体系的探索就成了资本市场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性主体,国央企价值重估自然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着力点。回顾历史,央企的估值长期折价的因素是什么?当前国央企行情有何特点?重估若是大势所趋,未来又该如何把握?本篇报告将加以阐述。   国央企并非一直“折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央企长期面临估值折价,但如果回溯至金融危机之前,央企实则在2002年至2006年曾一度获得估值溢价,估值溢价幅度大致保持在2-3倍。   早期的国央企估值溢价源自什么?——盈利是基础,高增是支撑。早期的国央企估值溢价离不开基本面支撑,当时央企ROE相对跑赢全A,且业绩增速也明显“吊打”其他企业。后市之所以长期折价,主因盈利与成长性均明显偏弱,同时运营效率与市值管理诉求的相对弱势也是难以回避的内部因素。   当前国央企的“折价”有何特点?1)央企估值折价已有分化,地方国企折价更为普遍。整体层面看,央企的估值水平呈现出“两级分化、中间折价”的特征,整体呈现“倒U”型格局;地方国企的估值分布则普遍折价,除亏损国企外,估值折价幅度普遍在10倍左右。2)行业层面,半数以上行业面临估值折价,建筑、能源与材料类行业的估值折价更为显著。结合行业估值对比,相对低估的央企与地方国企行业比重分别达到5成和7成,国央企相对低估幅度居前的行业交集主要涵盖钢铁、煤炭、建材、交运、建筑等。3)国央企大盘股“折价”更为普遍,中小盘已具备一定“溢价”。市值规模分层的视角下,百亿市值规模及以上的国央企大盘股普遍呈现估值折价,且地方国企普遍折价更加显著,而百亿及以下的市值区间中,央企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地方国企则依旧相对折价。   展望未来,估值重塑“双击”持续,国央企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展望后市,国企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指引也将逐步清晰,国央企正在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中特估值体系的“双击”。一则沿修炼内功出发,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叠加考核指标优化,基本面长期向好;二则沿资本市场客观规律出发,成长性定价相对充分,但盈利性尚待重估,央企与地方国企预计分别具备30%左右、50%左右的估值修复空间。   落脚行业层面,综合国央企自身的经验估值体系和一般企业的估值定价体系,多数行业仍有大比例的公司处于潜在合理估值水平之下,其中银行、煤炭呈现全员低估,同时石油石化、建筑材料、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环保、钢铁、交运等行业的低估公司比例也保持在80%左右。   风险提示:1、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化;2、国企改革推进力度不及预期;3、中特估值体系发展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