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周报:多地出台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望推动车市回暖-230227

文本预览:
行情回顾 过去一周(2023.02.20-2023.02.24),申万汽车行业上涨1.57%,表现强于大盘,所有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6。分子板块看,商用车涨幅最大,乘用车涨幅最小。商用车上涨3.57%,汽车服务上涨2.97%,汽车零部件上涨1.96%,摩托车及其他上涨0.97%,乘用车上涨0.36%。 核心观点&数据 国内市场: 重庆、杭州萧山等地区发布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其中重庆对于自3月1日起至6月30日置换新能源乘用车辆,给予每辆车1000元—3000元补贴。杭州萧山对于2月24日至3月31日购买汽车的给予补贴,其中新能源汽车4500万元,名额9710个;燃油汽车500万元,名额730个。受消费透支、春节因素影响,2023年1月国内车市遇冷。各地出台的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助于激发汽车消费动能,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回暖。 海外主要市场: 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营收为1116亿欧元,同比增长15%;息税前利润为163亿欧元,同比增长31%;调整后销售回报率为14.6%,达到了预期目标(13%-15%)。 2022年,Stellantis的净营收为1,796亿欧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168亿欧元,同比增长26%;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至233亿欧元。 原材料价格: 整体较历史高位呈现回落趋势,短期部分原材料价格略有小幅上涨。据Wind数据,2月10日钢材、铝材、橡胶、塑料粒子价格较1月20日变动+0.9%、+0.6%、-4.5%~+9.2%、+0.1%。 投资建议 2022年7月开始汽车板块震荡下行,我们认为当前板块走势已经充分反应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需求向上,其中新能源车保持30%以上增速。我们持续看好汽车产业链。 1)整车端,重点推荐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的比亚迪,建议关注长城汽车; 2)零部件端,重点推荐单车价值量高、国产化率或渗透率低的连接器、空悬、一体压铸环节,如沪光股份、永贵电器、保隆科技、文灿股份,建议关注博俊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车型上市不及预期、产业政策不及预期、供应链配套不及预期、零部件市场竞争激烈化
展开>>
收起<<
《上海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周报:多地出台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望推动车市回暖-230227(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周报:多地出台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望推动车市回暖-230227(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周报:多地出台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望推动车市回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行情回顾 过去一周(2023.02.20-2023.02.24),申万汽车行业上涨1.57%,表现强于大盘,所有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6。分子板块看,商用车涨幅最大,乘用车涨幅最小。商用车上涨3.57%,汽车服务上涨2.97%,汽车零部件上涨1.96%,摩托车及其他上涨0.97%,乘用车上涨0.36%。 核心观点&数据 国内市场: 重庆、杭州萧山等地区发布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其中重庆对于自3月1日起至6月30日置换新能源乘用车辆,给予每辆车1000元—3000元补贴。杭州萧山对于2月24日至3月31日购买汽车的给予补贴,其中新能源汽车4500万元,名额9710个;燃油汽车500万元,名额730个。受消费透支、春节因素影响,2023年1月国内车市遇冷。各地出台的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助于激发汽车消费动能,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回暖。 海外主要市场: 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营收为1116亿欧元,同比增长15%;息税前利润为163亿欧元,同比增长31%;调整后销售回报率为14.6%,达到了预期目标(13%-15%)。 2022年,Stellantis的净营收为1,796亿欧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168亿欧元,同比增长26%;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至233亿欧元。 原材料价格: 整体较历史高位呈现回落趋势,短期部分原材料价格略有小幅上涨。据Wind数据,2月10日钢材、铝材、橡胶、塑料粒子价格较1月20日变动+0.9%、+0.6%、-4.5%~+9.2%、+0.1%。 投资建议 2022年7月开始汽车板块震荡下行,我们认为当前板块走势已经充分反应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需求向上,其中新能源车保持30%以上增速。我们持续看好汽车产业链。 1)整车端,重点推荐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的比亚迪,建议关注长城汽车; 2)零部件端,重点推荐单车价值量高、国产化率或渗透率低的连接器、空悬、一体压铸环节,如沪光股份、永贵电器、保隆科技、文灿股份,建议关注博俊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车型上市不及预期、产业政策不及预期、供应链配套不及预期、零部件市场竞争激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