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固收货币政策专题:货政报告解答了哪些市场疑惑?-230225

文本预览:
2022年第四季度货政报告姗姗来迟,有哪些重要变化? 第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报告第一点变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投放作为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一个支撑逻辑进行阐释。 第二,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第三,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不提公开市场操作要“稳定市场预期”,也不提要为巩固经济等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第四,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部分中,删去“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第五,针对信贷投放有诸多细节变化,例如强调信贷总量的稳固性和持续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合理适度、进退有度”等。 第六,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尤其在外围压力下、国内降息空间有限。 第七,央行探讨了诸多经济细节,有效需求不足是基本面的核心困扰,对通胀的短期担忧也有所缓解。 央行解答了哪些疑惑? 第一,央行如何看待和管理流动性?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服从于信贷管理,央行主动供应流动性,主要针对疫情冲击等特定需求。政策基调所谓合理充裕,包含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空间宽窄视信贷管理和特定需求而定。 第二,何时降准?超储或者说流动性并非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央行的中介目标是M2和社融,超储率的高低、流动性的松紧只是央行致力于中介目标进行操作后的结果。从货币政策逻辑出发,宽货币是为了宽信用,如果信用状态已经开始修复,甚至呈现较为积极的表现,继续宽货币,或者说维护流动性较为宽松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因此,央行降准通常对应信贷形势弱、超储水平偏高的阶段。 第三,信贷投放好、资金偏紧,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从目前宏观环境总体研判,货币政策仍然是稳健宽松的基调,不存在转向的基础。央行对贷款投放仍有诉求,“有进有退”的“退”,是因为信贷投放较为积极,政策引导适度灵活所致。 第四,何时降息?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尤其在外围压力下、国内降息空间有限。保持独立性的框架下,我们认为降息的前提是信贷再度塌方、一季度数据不及预期、或出现新的宏观冲击。 对于基本面,央行探讨了诸多经济细节,有效需求不足是基本面的核心困扰,对通胀的短期担忧也有所缓解。 对于债市,目前主要矛盾在于实体修复幅度与政策持续力度未及预期,市场期待政策有更积极的表现,但可能市场需要适应,这一宏观组合可能就是现有央行框架下的新常态。 特别是要适应进入2月以来,资金利率波动似乎围绕OMO利率2%上下波动的状况。 风险提示:政策解读误判,疫情大规模反复,海外风险事件
展开>>
收起<<
《天风证券-固收货币政策专题:货政报告解答了哪些市场疑惑?-230225(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固收货币政策专题:货政报告解答了哪些市场疑惑?-230225(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固收货币政策专题:货政报告解答了哪些市场疑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年第四季度货政报告姗姗来迟,有哪些重要变化? 第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报告第一点变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投放作为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一个支撑逻辑进行阐释。 第二,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第三,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不提公开市场操作要“稳定市场预期”,也不提要为巩固经济等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第四,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部分中,删去“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第五,针对信贷投放有诸多细节变化,例如强调信贷总量的稳固性和持续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合理适度、进退有度”等。 第六,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尤其在外围压力下、国内降息空间有限。 第七,央行探讨了诸多经济细节,有效需求不足是基本面的核心困扰,对通胀的短期担忧也有所缓解。 央行解答了哪些疑惑? 第一,央行如何看待和管理流动性?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服从于信贷管理,央行主动供应流动性,主要针对疫情冲击等特定需求。政策基调所谓合理充裕,包含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空间宽窄视信贷管理和特定需求而定。 第二,何时降准?超储或者说流动性并非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央行的中介目标是M2和社融,超储率的高低、流动性的松紧只是央行致力于中介目标进行操作后的结果。从货币政策逻辑出发,宽货币是为了宽信用,如果信用状态已经开始修复,甚至呈现较为积极的表现,继续宽货币,或者说维护流动性较为宽松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因此,央行降准通常对应信贷形势弱、超储水平偏高的阶段。 第三,信贷投放好、资金偏紧,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从目前宏观环境总体研判,货币政策仍然是稳健宽松的基调,不存在转向的基础。央行对贷款投放仍有诉求,“有进有退”的“退”,是因为信贷投放较为积极,政策引导适度灵活所致。 第四,何时降息?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尤其在外围压力下、国内降息空间有限。保持独立性的框架下,我们认为降息的前提是信贷再度塌方、一季度数据不及预期、或出现新的宏观冲击。 对于基本面,央行探讨了诸多经济细节,有效需求不足是基本面的核心困扰,对通胀的短期担忧也有所缓解。 对于债市,目前主要矛盾在于实体修复幅度与政策持续力度未及预期,市场期待政策有更积极的表现,但可能市场需要适应,这一宏观组合可能就是现有央行框架下的新常态。 特别是要适应进入2月以来,资金利率波动似乎围绕OMO利率2%上下波动的状况。 风险提示:政策解读误判,疫情大规模反复,海外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