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融资融券市场月报:注册制全面推行,多措并举蓄好两融源头活水-230222

文本预览:
重点关注①:全面注册制落地,多措并举激发两融活力 2023年2月17日,注册制正式全面实施,至此主板首次发行新股也将直接被纳入两融标的范围。随着IPO审核效率的提高,两融标的有望快速扩容。证券交易所、中证金融发布的相关配套规则,增加融券卖出所得资金投资标的,拓宽主板转融通标的证券和出借人范围、降低转融通费率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两融活力。 重点关注②:合成宏观指标,区制转换有助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本期报告分别从证券市场、货币政策、投资、生产和消费等层面选择宏观观测指标合成一个对宏观经济兼具领先性和时效性经济指标,合成经济指标能够预判经济状态的未来走势。相比于前期报告对于资产本身进行区制划分,本期报告改为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进行区制划分,动态调整资产配置,能够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实现稳健收益。 配对交易策略表现:基本面配对交易表现稳定 配对交易的主要逻辑基于金融地产板块公司业务持续性、稳定性和公司间差异性,使用最新基本面指标与N个月的动量指标PCA处理后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再从聚类的结果中挑选出多空两只股票进行配对交易。使用量化和基本面两种方式在聚类的结果中挑选多空的股票。自2022年11月报至本月17日,基本面配对策略持续有效,持续取得稳定的绝对收益,量化配对策略表现近两个月波动相对较高。 两融市场回顾:规模维持稳定,全面注册制催化有望带来增长 截至本月17日,两融余额为1572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768亿元,融券余额为953亿元;相比上月同期,融券余额基本持平。本报告期,融券活动的净买入和净卖出较为均衡,但在部分交易日融资活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净买入,最近几个交易日内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净卖出。从转融通市场观察,转融通加权费率有所上升。 资产配置观点:股市持续回暖,大宗商品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社融、信贷双超预期,PMI数据抬头,一季度经济有望边际好转。国内工业品指数走强,但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维持偏紧,商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核心通胀更可能整体保持温和态势,因此货币政策维持的可能性较大,同时需关注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以及经济复苏过程中内需板块的配置。今年以来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海外央行加息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美元指数走强带来的汇率风险。虽风险部分有所缓和,但短期内仍有部分处于高度不确定中。 风险因素: 历史数据不能外推,本文仅提供数据统计和以历史数据测算提供的判断依据,不代表投资建议。
展开>>
收起<<
《中国银河-融资融券市场月报:注册制全面推行,多措并举蓄好两融源头活水-230222(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河-融资融券市场月报:注册制全面推行,多措并举蓄好两融源头活水-230222(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融资融券市场月报:注册制全面推行,多措并举蓄好两融源头活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重点关注①:全面注册制落地,多措并举激发两融活力 2023年2月17日,注册制正式全面实施,至此主板首次发行新股也将直接被纳入两融标的范围。随着IPO审核效率的提高,两融标的有望快速扩容。证券交易所、中证金融发布的相关配套规则,增加融券卖出所得资金投资标的,拓宽主板转融通标的证券和出借人范围、降低转融通费率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两融活力。 重点关注②:合成宏观指标,区制转换有助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本期报告分别从证券市场、货币政策、投资、生产和消费等层面选择宏观观测指标合成一个对宏观经济兼具领先性和时效性经济指标,合成经济指标能够预判经济状态的未来走势。相比于前期报告对于资产本身进行区制划分,本期报告改为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进行区制划分,动态调整资产配置,能够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实现稳健收益。 配对交易策略表现:基本面配对交易表现稳定 配对交易的主要逻辑基于金融地产板块公司业务持续性、稳定性和公司间差异性,使用最新基本面指标与N个月的动量指标PCA处理后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再从聚类的结果中挑选出多空两只股票进行配对交易。使用量化和基本面两种方式在聚类的结果中挑选多空的股票。自2022年11月报至本月17日,基本面配对策略持续有效,持续取得稳定的绝对收益,量化配对策略表现近两个月波动相对较高。 两融市场回顾:规模维持稳定,全面注册制催化有望带来增长 截至本月17日,两融余额为1572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768亿元,融券余额为953亿元;相比上月同期,融券余额基本持平。本报告期,融券活动的净买入和净卖出较为均衡,但在部分交易日融资活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净买入,最近几个交易日内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净卖出。从转融通市场观察,转融通加权费率有所上升。 资产配置观点:股市持续回暖,大宗商品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社融、信贷双超预期,PMI数据抬头,一季度经济有望边际好转。国内工业品指数走强,但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维持偏紧,商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核心通胀更可能整体保持温和态势,因此货币政策维持的可能性较大,同时需关注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以及经济复苏过程中内需板块的配置。今年以来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海外央行加息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美元指数走强带来的汇率风险。虽风险部分有所缓和,但短期内仍有部分处于高度不确定中。 风险因素: 历史数据不能外推,本文仅提供数据统计和以历史数据测算提供的判断依据,不代表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