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超额流动性系列研究-五-:以史鉴今,超额储蓄推涨哪类资产?-230222

文本预览:
2022 年有一个指标表现异常, 引起我们关注, 居民存款增速触及近十年新高,我们将此称为“超额储蓄”。存款既是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果,也是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潜在动能。十年罕见的居民高存款,对 2023 年居民资产配置以及大类资产表现意义重大。 我们一直秉持如下判断: 2023 年经济是否处于复苏通道, 决定资产定价方向。资产价格变动的幅度并不取决于实体复苏强度, 而是取决于流动性。 只是 2023年影响股市定价的流动性是居民超额储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间资金面。 回溯上一轮超额储蓄积累和释放周期(2011-2016 年),我们尝试归纳超额储蓄释放过程中资产定价规律,为理解 2023 年资产定价提供一些启发。 透过超额储周期中不同资产价格表现,我们可以提炼出两条定价主线。 (一) 居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排序(由低到高):存款->货基、理财等类存款产品->资管计划等银行表外金融产品->股票基金或直接购买股票->房地产。 (二) 超额储蓄的积累和释放往往对应地产周期下行或上行。 货币政策松紧锚定地产价格, 所以超额储蓄周期中还伴随着货币政策调控周期。沿着居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梯次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线索,我们可以清晰理解超额储蓄周期中不同资产定价表现。 上一轮超额储蓄积累时期, 债券走牛,股票和地产迎来熊市。 超额储蓄积累意味着居民超配存款。这一阶段中居民风险偏好急速收缩, 居民资产配置偏向存款、理财等类存款产品迁移。 存款及理财倾向于配置债券,所以超额储蓄积累时期债券表现不俗。超额储蓄积累时期风险偏好下降,资金舍弃风险性资产,包括股票,也包括地产。 因为超额储蓄积累时期往往伴随地产下行,所以超额储蓄积累时期货币政策放松, 资金面宽松,进一步带动债市走牛。 上一轮超额储蓄释放时期, 债券、股票以及地产轮次表现出机会。 超额储蓄释放时期, 居民风险偏好抬升,居民开始赎回投资回报率极低的银行存款, 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理财、资管计划等倾斜。 这一过程中资管产品规模扩张, 资管产品增配债券及股票, 最终带动债券和股票表现不俗。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房地产价格环比跌幅收窄但房地产价格同比未迎来全面上行时,股票表现最好。 直到地产全面上行, 多数居民开始将主要资金配置地产, 此时货币政策也开始收紧, 股债都面临下跌,而地产这一阶段表现最好。 上一轮超额储蓄周期对当下资产定价的三点启示。 (一) 2023 超额储蓄能否释放,关键在于私人部门投融资信心能否修复。站在2023 年,宏观经济复苏能否持续, 关键在于地产能否企稳。 经济复苏很难能够在地产价格下行过程中完成。 (二) 超额储蓄释放最终推涨哪类资产,与全社会风险偏好和当期金融体系结构紧密相关。但不论如何,风险性资产在超额储蓄释放过程中总体偏强。基于此,我们看好 2023 年超额储蓄释放对股票市场利好作用。 (三)超额储蓄积累和释放,客观上加资产价格波动。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理财产品赎回规模超预期, 监管规则变动
展开>>
收起<<
《民生证券-超额流动性系列研究-五-:以史鉴今,超额储蓄推涨哪类资产?-230222(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超额流动性系列研究-五-:以史鉴今,超额储蓄推涨哪类资产?-230222(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超额流动性系列研究(五):以史鉴今,超额储蓄推涨哪类资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 年有一个指标表现异常, 引起我们关注, 居民存款增速触及近十年新高,我们将此称为“超额储蓄”。存款既是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果,也是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潜在动能。十年罕见的居民高存款,对 2023 年居民资产配置以及大类资产表现意义重大。 我们一直秉持如下判断: 2023 年经济是否处于复苏通道, 决定资产定价方向。资产价格变动的幅度并不取决于实体复苏强度, 而是取决于流动性。 只是 2023年影响股市定价的流动性是居民超额储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间资金面。 回溯上一轮超额储蓄积累和释放周期(2011-2016 年),我们尝试归纳超额储蓄释放过程中资产定价规律,为理解 2023 年资产定价提供一些启发。 透过超额储周期中不同资产价格表现,我们可以提炼出两条定价主线。 (一) 居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排序(由低到高):存款->货基、理财等类存款产品->资管计划等银行表外金融产品->股票基金或直接购买股票->房地产。 (二) 超额储蓄的积累和释放往往对应地产周期下行或上行。 货币政策松紧锚定地产价格, 所以超额储蓄周期中还伴随着货币政策调控周期。沿着居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梯次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线索,我们可以清晰理解超额储蓄周期中不同资产定价表现。 上一轮超额储蓄积累时期, 债券走牛,股票和地产迎来熊市。 超额储蓄积累意味着居民超配存款。这一阶段中居民风险偏好急速收缩, 居民资产配置偏向存款、理财等类存款产品迁移。 存款及理财倾向于配置债券,所以超额储蓄积累时期债券表现不俗。超额储蓄积累时期风险偏好下降,资金舍弃风险性资产,包括股票,也包括地产。 因为超额储蓄积累时期往往伴随地产下行,所以超额储蓄积累时期货币政策放松, 资金面宽松,进一步带动债市走牛。 上一轮超额储蓄释放时期, 债券、股票以及地产轮次表现出机会。 超额储蓄释放时期, 居民风险偏好抬升,居民开始赎回投资回报率极低的银行存款, 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理财、资管计划等倾斜。 这一过程中资管产品规模扩张, 资管产品增配债券及股票, 最终带动债券和股票表现不俗。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房地产价格环比跌幅收窄但房地产价格同比未迎来全面上行时,股票表现最好。 直到地产全面上行, 多数居民开始将主要资金配置地产, 此时货币政策也开始收紧, 股债都面临下跌,而地产这一阶段表现最好。 上一轮超额储蓄周期对当下资产定价的三点启示。 (一) 2023 超额储蓄能否释放,关键在于私人部门投融资信心能否修复。站在2023 年,宏观经济复苏能否持续, 关键在于地产能否企稳。 经济复苏很难能够在地产价格下行过程中完成。 (二) 超额储蓄释放最终推涨哪类资产,与全社会风险偏好和当期金融体系结构紧密相关。但不论如何,风险性资产在超额储蓄释放过程中总体偏强。基于此,我们看好 2023 年超额储蓄释放对股票市场利好作用。 (三)超额储蓄积累和释放,客观上加资产价格波动。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理财产品赎回规模超预期, 监管规则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