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

上传日期:2023-02-22 13:06:51 / 研报作者:尹沿技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pdf
大小:3.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230221(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汽车行业专题: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补贴退坡影响有限   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表现超年初预期,销量达688.66万辆,渗透率提前实现工信部2025年规划,《节能减排路线图2.0》和双积分政策共同推动乘用车市场电动化转型,达到25.64%,预计2023年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车市场依旧保持较高增速。   插混成为市场新宠,消费者认可度快速提升   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连续两年实现超过140%的同比增长,相比燃油车,插混车型具备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相比纯电车,插混车型具备售价低、无里程焦虑等优点。消费者认可度快速提高,国内各大主机厂密集发布插混车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串并联成为国内主流混动技术   根据电机位置和不同电机位置组合方式,混动技术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功率分流四条路线,在功率分流架构方面,丰田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专利和行星齿轮加工制造难度限制了国内自主厂商的跟进,在P2电机架构上,欧美厂商擅长的离合器技术和换挡拨叉的控制平顺性技术是国内车企自主研发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因素最终促使P1+P3的串并联结构成为今天国内主流混动技术路线。   自主混动技术百家争鸣,行业迎来黄金期   国内各大主机厂均在积极布局混动领域,目前主要混动系统有比亚迪DM混动系统、长城混动(柠檬和P2/P2+P4)、吉利混动(雷神混动和GHS1.0混动)、广汽GMC混动、奇瑞鲲鹏e+、长安蓝鲸iDD等。   混动车型快速放量带动相关供应链营收增长   与传统能源车相比,混动产业链涉及的增量部件主要有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混动专用发动机、混动变速器等,混动专用发动机及其增量部件主要包括电子水泵、电子油泵、低压冷却EGR、涡轮增压器、集成油冷器、PRV膜片式单向阀、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电控增压器、VVT,混动专用电机方面的增量部件主要为扁线电机,电控方面的增量部件包括逆变器、控制器等部件。   投资建议   混动市场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及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渗透,将成为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的核心增量,主机厂积极拓展混动车型,上游混动增量部件市场广阔。建议关注,发动机冷却泵龙头湘油泵、飞龙股份;汽车热管理行业领先企业三花智控;国内唯一具备研发、燃油系统标定能力(发动机、整车)的EGR生产企业隆盛科技;驱动电机制造企业方正电机、宁波双林、巨一科技、精进电动、正海磁材;扁线电机关键零部件扁线的生产企业精达股份、长城科技、金杯电工;电控系统包括英搏尔、汇川技术、菱电电控;变速箱及零部件领域包括万里扬、双环传动、德尔股份。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态势不及预期,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混动平台技术优化不及预期,零部件厂商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