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宏观定期:政策半月观—积极信号在变多-230219

文本预览:
近半月,稳增长、稳地产等政策不断加码,全面注册地落地,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两会”召开在即,但市场不少观点仍认为政策力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3.2.6-2023.2.19)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围绕稳增长:一是《求是》发表总书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重申稳信心、扩内需、支持民企等,当下有助于提振信心,督促各方抓落实;二是中央、地方继续出招稳增长,并有新举措、新提法,包括央行拓宽“第二支箭”支持范围、“动态监测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三是多家民企互联网公司参加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信号意义明显。其他关注点包括,中央“1号文件”定调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注册制落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国资委部署央企扩大城镇化等 5大工作等。总体看,积极信号在变多,尤其是央地政策均靠前发力、全面注册制落地、“第二支箭”再扩围、民企互联网公司参加座谈会等,继续提示:2023 年,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短期紧盯 3.5 全国“两会”,其中:主基调应会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力稳信心、稳增长、扩内需;预计 2023 年全国 GDP 目标,底线应是 5%左右、更可能是 5%以上;赤字率可能提高至 3%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提高至 3.8 万亿左右。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继续出招稳增长,“第二支箭”扩围、动态监测地产;关注全面注册制、乡村振兴。 1、重要会议:继续出招稳信心、稳增长;“第二支箭”扩围、动态监测地产;新发展格局下央企工作重点。 2.16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继续抓好医疗物资保供、医疗科技攻关等。 2.13 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央企重点做好 5 方面工作:1)扩大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投资;2)制定重点行业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国防军工、粮食能源资源、骨干网络等重点安全领域布局;4)加强科技攻关;5)高水平对外开放。 2.10 央行年度金融市场工作会议,除了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工具,落实好金融支持地产 16 条外,新增扩展“第二支箭”支持范围、“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 2.7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过往看,会议主题均为学习最近一次全会或党代会精神,此次会议除学习二十大精神外,再提稳增长、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再次指向稳信心是重要抓手,会继续出实招。 其他需关注:2.18 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围绕数实融合、科技创新、网络安全、平台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百度、滴滴等多家民企负责人参会;多部门继续部署政策发力,近期重点包括:1)保供稳价,包括抓好春管春耕,提升“菜篮子”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2)紧抓项目进度,重大项目按期开工、提前谋划。 2、部委政策:重申稳信心、扩内需、支持民企;中央“1 号”文件定调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注册制落地。 2.17 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总体看,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将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功能,重点行业看,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及红筹企业上市,后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高新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望加速上市。 2.16《求是》发表总书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的一部分,重申全力扩内需、支持民企、稳外资以及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等,当下有助于各方抓好政策落实,也有助于提振信心;财政部《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改委《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各部门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细化稳增长举措,其中,财政“有力有效”下,预计赤字率可能提高至 3%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提高至 3.8 万亿左右,准财政继续发力;鼓励住房、汽车等消费,积极扩投资,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制造业转型、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2.13 国务院发布中央“1 号文件”《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点是种源、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相较 2022 年,新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扩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两大节,政策支持上,会加大金融支持、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 其他需关注:2.15 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2.9 国资委《关于做好 2023 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重大项目、基建、补链强链等重点领域发力。 二、地方政策:多地一揽子政策、新一轮消费券发力;双碳下,大力发展低碳建筑、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1、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1)广州、杭州多地继续发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重点仍是优化营商环境、促消费、扩投资;2)多地再发新一轮住房、汽车、餐饮等消费券,包括宁波 10 亿、山东 4 亿综合消费券,大连汽车、鞍山住房消费券,浙江全年计划举办促消费活动 1000 场、带动销售额超 4000 亿。 2、多地发布双碳系列文件。包括推动多领域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河北、广东目标 2025 年该占比超 50%和 30%;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陕西、河北目标 2025 年销量占比 20%,广东为 30%。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年度地方住建工作 3 点关注;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加大;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各地年度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 3 大关注点。1)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因城施策松地产,实际各地一直在出政策鼓励住房消费;2)继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3)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广东、天津等地将增加保租房供给,四川、安徽等地明确新增目标,河北、内蒙古等地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 2、加大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2.16 央行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的通知》,延续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至 6 月底,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地方发放贷款,鼓励企业发行信用债。 3、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13 国家能源局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工业、交通和住建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指导地方全面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等。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宏观定期:政策半月观—积极信号在变多-230219(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宏观定期:政策半月观—积极信号在变多-230219(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宏观定期:政策半月观—积极信号在变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近半月,稳增长、稳地产等政策不断加码,全面注册地落地,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两会”召开在即,但市场不少观点仍认为政策力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3.2.6-2023.2.19)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围绕稳增长:一是《求是》发表总书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重申稳信心、扩内需、支持民企等,当下有助于提振信心,督促各方抓落实;二是中央、地方继续出招稳增长,并有新举措、新提法,包括央行拓宽“第二支箭”支持范围、“动态监测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三是多家民企互联网公司参加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信号意义明显。其他关注点包括,中央“1号文件”定调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注册制落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国资委部署央企扩大城镇化等 5大工作等。总体看,积极信号在变多,尤其是央地政策均靠前发力、全面注册制落地、“第二支箭”再扩围、民企互联网公司参加座谈会等,继续提示:2023 年,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短期紧盯 3.5 全国“两会”,其中:主基调应会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力稳信心、稳增长、扩内需;预计 2023 年全国 GDP 目标,底线应是 5%左右、更可能是 5%以上;赤字率可能提高至 3%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提高至 3.8 万亿左右。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继续出招稳增长,“第二支箭”扩围、动态监测地产;关注全面注册制、乡村振兴。 1、重要会议:继续出招稳信心、稳增长;“第二支箭”扩围、动态监测地产;新发展格局下央企工作重点。 2.16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继续抓好医疗物资保供、医疗科技攻关等。 2.13 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央企重点做好 5 方面工作:1)扩大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投资;2)制定重点行业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国防军工、粮食能源资源、骨干网络等重点安全领域布局;4)加强科技攻关;5)高水平对外开放。 2.10 央行年度金融市场工作会议,除了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工具,落实好金融支持地产 16 条外,新增扩展“第二支箭”支持范围、“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 2.7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过往看,会议主题均为学习最近一次全会或党代会精神,此次会议除学习二十大精神外,再提稳增长、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再次指向稳信心是重要抓手,会继续出实招。 其他需关注:2.18 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围绕数实融合、科技创新、网络安全、平台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百度、滴滴等多家民企负责人参会;多部门继续部署政策发力,近期重点包括:1)保供稳价,包括抓好春管春耕,提升“菜篮子”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2)紧抓项目进度,重大项目按期开工、提前谋划。 2、部委政策:重申稳信心、扩内需、支持民企;中央“1 号”文件定调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注册制落地。 2.17 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总体看,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将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功能,重点行业看,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及红筹企业上市,后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高新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望加速上市。 2.16《求是》发表总书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的一部分,重申全力扩内需、支持民企、稳外资以及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等,当下有助于各方抓好政策落实,也有助于提振信心;财政部《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改委《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各部门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细化稳增长举措,其中,财政“有力有效”下,预计赤字率可能提高至 3%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提高至 3.8 万亿左右,准财政继续发力;鼓励住房、汽车等消费,积极扩投资,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制造业转型、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2.13 国务院发布中央“1 号文件”《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点是种源、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相较 2022 年,新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扩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两大节,政策支持上,会加大金融支持、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 其他需关注:2.15 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2.9 国资委《关于做好 2023 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重大项目、基建、补链强链等重点领域发力。 二、地方政策:多地一揽子政策、新一轮消费券发力;双碳下,大力发展低碳建筑、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1、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1)广州、杭州多地继续发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重点仍是优化营商环境、促消费、扩投资;2)多地再发新一轮住房、汽车、餐饮等消费券,包括宁波 10 亿、山东 4 亿综合消费券,大连汽车、鞍山住房消费券,浙江全年计划举办促消费活动 1000 场、带动销售额超 4000 亿。 2、多地发布双碳系列文件。包括推动多领域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河北、广东目标 2025 年该占比超 50%和 30%;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陕西、河北目标 2025 年销量占比 20%,广东为 30%。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年度地方住建工作 3 点关注;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加大;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各地年度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 3 大关注点。1)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因城施策松地产,实际各地一直在出政策鼓励住房消费;2)继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3)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广东、天津等地将增加保租房供给,四川、安徽等地明确新增目标,河北、内蒙古等地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 2、加大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2.16 央行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的通知》,延续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至 6 月底,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地方发放贷款,鼓励企业发行信用债。 3、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13 国家能源局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工业、交通和住建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指导地方全面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等。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