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光伏铜电镀行业深度报告:降本增效蓄势待发,铜电镀产业化进程加快-230217

文本预览:
HJT优势明显,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 HJT优势众多,潜力大。 HJT优势一:避免LID光致衰减和PID电位诱导衰减。光伏组件的衰减越少,发电效率越高,能够高效使用更长时间。 HJT优势二:低温度系数、输出效率稳定。HJT电池温度系数优于PERC、TOPCon,输出功率相比较起来更加稳定。现阶段,PERC电池温度系数通常为-0.45%~-0.35%/℃,TOPCon电池温度系数通常为-0.29%~-0.28%/℃,而HJT电池温度系数一般为-0.25%~-0.2%/℃,意味着在大于25℃的条件下,环境温度每升高1℃,HJT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基准值的0.25%~0.2%,在高温运行中比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的输出功率更稳定。 HJT优势三:转换效率高。HJT转换效率高,不论是实验室效率还是量产效率,均已高于相应产线上PERC和TOPCon的最高转换效率。 HJT优势四:结构对称、双面率高、低温工艺,适合薄片化发展。HJT电池在单晶硅片两面分别沉积氢化本征非晶硅薄膜、掺杂层、TCO与电极,具有双面对称性,使得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减小,硅片的碎片率更低;同时,HJT电池双面率更高,可达90%以上,相较于双面率为70%-80%左右的PERC和TOPCon,具有天然的发电优势;此外,由于HJT采用200°C以下的低温制备工艺,能够减少高温带来的硅片的热形变,使得薄片化电池的良品率更高,因此更适合薄片化发展。 HJT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或将成为光伏电池片终极技术,而HJT是走向终极技术的必经之路。 HJT与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更高,理论最高转换效率有望超过40%。 HJT与钙钛矿均为低温工艺,二者工艺更加适配。钙钛矿需要低温工艺,制备过程不得超过150-200℃,温度过高会对电池造成损伤,TOPcon采用高温银浆是高温工艺,温度至少在500℃以上,而HJT采用200℃以下的低温制备工艺,与钙钛矿更加适配。 HJT叠层钙钛矿是加分项,TOPcon叠层钙钛矿是加分项的同时也是减分项。HJT的上表面为TCO层,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叠层钙钛矿时可以在HJT的TCO层上直接叠加,将HJT与钙钛矿导通,设备端甚至可以集成,工艺路线高度相融;而TOPcon电池的上表面为氮化硅材料,氮化硅导电性能弱,如果叠加钙钛矿,需要避免使用氮化硅,这将大幅更改工艺路线,提升制备的难度,同时氮化硅能够提升TOPcon的光吸收率,如果将TOPcon的氮化硅去掉,将降低TOPcon的转换效率。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光伏铜电镀行业深度报告:降本增效蓄势待发,铜电镀产业化进程加快-230217(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光伏铜电镀行业深度报告:降本增效蓄势待发,铜电镀产业化进程加快-230217(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光伏铜电镀行业深度报告:降本增效蓄势待发,铜电镀产业化进程加快》研报附件原文摘录)HJT优势明显,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 HJT优势众多,潜力大。 HJT优势一:避免LID光致衰减和PID电位诱导衰减。光伏组件的衰减越少,发电效率越高,能够高效使用更长时间。 HJT优势二:低温度系数、输出效率稳定。HJT电池温度系数优于PERC、TOPCon,输出功率相比较起来更加稳定。现阶段,PERC电池温度系数通常为-0.45%~-0.35%/℃,TOPCon电池温度系数通常为-0.29%~-0.28%/℃,而HJT电池温度系数一般为-0.25%~-0.2%/℃,意味着在大于25℃的条件下,环境温度每升高1℃,HJT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基准值的0.25%~0.2%,在高温运行中比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的输出功率更稳定。 HJT优势三:转换效率高。HJT转换效率高,不论是实验室效率还是量产效率,均已高于相应产线上PERC和TOPCon的最高转换效率。 HJT优势四:结构对称、双面率高、低温工艺,适合薄片化发展。HJT电池在单晶硅片两面分别沉积氢化本征非晶硅薄膜、掺杂层、TCO与电极,具有双面对称性,使得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减小,硅片的碎片率更低;同时,HJT电池双面率更高,可达90%以上,相较于双面率为70%-80%左右的PERC和TOPCon,具有天然的发电优势;此外,由于HJT采用200°C以下的低温制备工艺,能够减少高温带来的硅片的热形变,使得薄片化电池的良品率更高,因此更适合薄片化发展。 HJT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或将成为光伏电池片终极技术,而HJT是走向终极技术的必经之路。 HJT与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更高,理论最高转换效率有望超过40%。 HJT与钙钛矿均为低温工艺,二者工艺更加适配。钙钛矿需要低温工艺,制备过程不得超过150-200℃,温度过高会对电池造成损伤,TOPcon采用高温银浆是高温工艺,温度至少在500℃以上,而HJT采用200℃以下的低温制备工艺,与钙钛矿更加适配。 HJT叠层钙钛矿是加分项,TOPcon叠层钙钛矿是加分项的同时也是减分项。HJT的上表面为TCO层,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叠层钙钛矿时可以在HJT的TCO层上直接叠加,将HJT与钙钛矿导通,设备端甚至可以集成,工艺路线高度相融;而TOPcon电池的上表面为氮化硅材料,氮化硅导电性能弱,如果叠加钙钛矿,需要避免使用氮化硅,这将大幅更改工艺路线,提升制备的难度,同时氮化硅能够提升TOPcon的光吸收率,如果将TOPcon的氮化硅去掉,将降低TOPcon的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