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消费金融行业专题报告:经营转暖,牌照价值提升-210623

《中信证券-消费金融行业专题报告:经营转暖,牌照价值提升-21062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消费金融行业专题报告:经营转暖,牌照价值提升-210623(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消费金融公司步入发展转型期。 一方面在强化消费信贷领域监管背景下,消金公司业务经营规范性和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基于其金融牌照的多倍杠杆优势,有助互联网企业拓展网络融资业务。 我们认为,消金公司牌照价值提升,具备先发优势和股东优势的企业有望胜出。 持牌消金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金及互联网机构,其中商业银行为主要的信贷业务提供方,持牌消金及互联网机构与商业银行的目标客群不同,三者共同构成了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客户分层经营的格局。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行业规模稳步扩张,行业总资产规模从2016年的1400亿元左右增长至2019年的4988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50%,预计2020-2021年增速为15%-20%。 持牌消金股东以商业银行为主,互联网背景股东有所增加。 截至2021年6月,国内共有2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0家消金公司大股东为银行,包括2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行、14家城农商行和1家外资行。 前期监管出台多项涉及互联网贷款的规定,互联网机构申设持牌消金的需求提升。 2020年批复筹建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3家主要股东具备互联网背景。 持牌消金资金主要来自同业拆借,贷款定价高于商业银行。 资金来源端,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包括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客户存款等,其中同业拆入资金为主要来源。 2020年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拆入资金中,来自母公司银行的资金比例分别为16.4%、25.5%和32.7%(中银消金为2018年数据)。 资金使用端,消金公司业务主要围绕消费场景展开,包括3C、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医美等,整体贷款利率在15%以上,显著高于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定价。 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2021年经营恢复。 (1)资产规模:截至2020年末,招联消金、马上消金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同时部分消金公司资产规模不足100亿元。 (2)经营业绩:2020年16家可比公司营收合计下降1.3%,18家可比公司净利润合计下降15.2%,疫情对居民收入及消费意愿影响较大,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绩有所下滑。 部分消金公司实现逆势增长,金美信及杭银消金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3)盈利能力:疫情影响下各家消金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好水平。 2020年兴业消金、招联消金、马上消金ROE分别达到31.9%/16.4%/10.5%,较2019年下降5.6/0.6/3.7pct。 (4)资产质量:2017年后消金公司资产质量处于改善通道,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质量差异明显,兴业及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及逾期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超过250%。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消费信贷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持牌消金前景展望:牌照价值提升。 我们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方向包括:(1)互联网背景股东增加:监管加强背景下,预计未来更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将申设持牌消金。 (2)消金牌照价值提升:消费金融公司多倍杠杆特征,有助融资规模扩张,牌照价值将有望凸显。 (3)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除同业拆借外,未来消金公司或将提升债券融资比重,尤其是通过发行ABS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外源资本补充及内生资本增长,保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 (4)业务经营趋于规范,风控能力提升:未来消金公司应积极推进风控体系建设,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识别及风险处置,保证合理的信贷业务风险收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