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

上传日期:2023-02-14 12:19:11 / 研报作者:孙付丁俊菘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pdf
大小:74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

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23021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2023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修复的经济,温和的政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概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设定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投资观点   增长与就业目标:预计GDP增速目标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年GDP实际增长3%。一方面,国际环境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国内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稳增长仍是今年重要工作目标。   在“稳增长”的政策环境下,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均明确了各省的经济增速目标,以2022年各省GDP加权计算的目标GDP增速约在5.6%。从历史情况看,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低于地方目标均值0.5%左右。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为增长在5%左右。   2022年受到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都维持在5.3%以上,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5%的目标水平。但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与预期目标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需要最关注的是年轻失业率问题较为突出,16-24岁人口失业率在7月创下19.9%的历史新高,之后虽逐渐回落至12月的16.7%,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此外,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因此,“稳就业”仍将是今年经济发展重要目标,我们预计今年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   通胀目标:预计CPI目标为3%左右,关注核心通胀上行情况   2022年,受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影响,需求相对偏弱,全年CPI中枢2%,处于较低水平。从变动趋势来看,CPI前低后高,1、2月低至0.9%,9月在低基数以及猪肉价格上涨推动下升至2.8%的阶段性高点,随后又伴随猪价见顶逐步回落。核心CPI同样偏弱,全年中枢0.9%,9-11月降至0.6%低位,12月略有回升。   今年CPI压力仍然有限。受生猪供给充足,需求修复平淡影响,猪肉价格自去年10月高点34.5元/公斤降至今年1月的23.6元/公斤,降幅接近30%,而春节后(3-5月)为传统的消费淡季,猪肉价格仍然难以大幅回升,成为压制CPI上行的主要力量。另外,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服务价格可能会有所反弹,进而带动核心CPI逐步上行,不过从我们对于居民消费修复斜率(全年实际社零增速约6%)的判断来看,核心CPI也较难出现超预期的大幅上涨。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预计今年CPI目标仍会在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大致持平。   财政政策:预计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3%左右,新增地方专项债约4万亿元   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下,预计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年初多次表示,2023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我们预计今年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将上调至3%左右(2022年为2.8%),新增地方专项债保持相当体量:预计一般国债约3万亿,一般地方政府债约9000亿,地方政府专项债约4万亿,新增政府债券合计约7.9万亿。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3年1月召开的金统数据发布会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   我们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状态,今年结构性、直达性、精准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码发力。具体而言:继续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同时有望适度靠前发力;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利用好结构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全年货币政策基调和目标为:   政策基调: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政策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们预计全年信贷规模或将维持在20万亿元左右,社融增速则会在9.2%附近,从与GDP的匹配关系看,仍较为充裕。   基建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截至2月10日,共有9个省/直辖市/都市圈公布了2023年重大项目名单,其中公布的年度计划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与其2022年水平相比增长约7.5%。   投资方向上,根据地方两会公布的基建投资计划情况,以铁路、公路、水利、机场等为主的传统基建、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能源安全的能源基建和以5G基站、充电桩、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均有发力。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基建投资目标为: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也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年初地方“两会”,多省市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内需”和“促消费”。我们预计恢复和扩大消费将继续是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住房改善、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将是促消费的重点领域。   退税减税降费: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预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约1.5万亿元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但实际中留抵退税远超目标,2022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年初多次强调,对于现行的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考虑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红利在2022年较有效释放,未来政策空间相对有限,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主要是减税降费政策的延续,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约为1.5万亿元,规模较2022年将有所回落。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