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策略谋势: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的由来-230212

文本预览:
2010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过5次二次探底的特征,二次探底后的市场都呈现短期小牛市或中期慢牛。所谓二次探底是只市场在首次下跌至阶段性底部区间后经历短期反弹,之后市场再次下行触底。历史上A股二次探底的间隔时间基本在半年以内,2010年以来的5次二次探底分别是:2012年底-2013年中(间隔6个月)、2015年8月-2016年1月(间隔3个月)、2018年10月-2019年初(间隔2个月)、2020年2月-2020年3月(间隔1个月)、2022年4月-2022年10月(间隔6个月)。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发生在2019年初和2020年中的快速大幅反转行情中。二次探底后中期慢牛生在2013年以来科技成长牛市和2016-2017年大盘蓝筹慢牛行情中。 去年10月底A股二次探底后市场进入反弹阶段,以史为鉴,本轮反弹是短期“小牛市”还是“中期慢牛”?我们认为大概率是短期“小牛市”,当前并不具备类似2016-2017年中期慢牛的宏观基础。2016-2017年在国内供给侧改革之下,经济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而期间海外国家经济也都处在向上阶段。当前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国家经济下行阶段,国内经济难有大增长弹性。此外,当前也不具备类似2013年开启的科技成长新一轮牛市行情。2013年后的科技成长行情一直延续到2015年,其中最大的产业基础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当前也并不具备类似的产业条件。当前市场更像的是2019年1-4月和2020年4-7月的短期小牛市行情。也就是此前拖累市场的核心矛盾呈现扭转,市场情绪持续升温。触发2019年1-4月向上行情的逻辑是宽信用和贸易战真空期,触发2020年4-7月向上行情的逻辑是流动性宽松和疫情缓。去年11月以来的详细行情核心逻辑来自国内政策红利(地产和防疫政策等)和海外紧缩缓和。 当前行情远未结束,仍处在短期小牛市的中段。复盘2019年1-4月和2020年4-7月的行情是如何见顶的。1)2019年4月中旬,在强劲的经济金融数据之下,央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重提“把好货币政策的总闸门”,随后货币政策、信用环境均有所边际收紧。叠加此后中美贸易再生事端。在经历了过去三个月大幅反弹后,市场见顶回落;2)2020年7-8月市场阶段性见顶,横盘震荡格局延续至年底。市场经历了6月底和7月初的快速拉升后,随着市场情绪的降温,叠加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A股进入横盘震荡阶段。由此可见,二次探底后行情见顶的原因都是来自对触发反弹核心逻辑的担忧,比如2019年4月对货币政策边际转紧的担忧和后续贸易战再起波澜,2020年7月对流动收紧的担忧。当前驱动市场向上的核心逻辑“国内政策红利、海外紧缩缓和”仍在演绎当中。两会前后的政策预期仍将延续,特别是产业政策等方向。海外紧缩缓和的逻辑将延续到3月底或5月初的最后一次加息阶段。11月以来的反弹刚进入中段,此前大盘价值的估值修复行情将过度到中小成长的高增长行情,下半场行情有望加速。 国内政策红利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期,双期叠加,内外共振,A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进击中小成长。尽管近期全球市场在紧缩预期变化之下波动有所加大,但随着美国经济持续下行和通胀回落,紧缩缓和大势所趋,这将持续成为市场交易主线。A股做多窗口或延续至2023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一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引领政策预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或发生在3月下旬或5月初的议息会议。 重视券商与贵金属板块投资机会,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趋势共振的机会。推荐:1)券商、黄金;2)计算机、通信、光伏储能。 经济下行超预期、宏观流动性收缩风险、海外黑天鹅事件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策略谋势: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的由来-23021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策略谋势: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的由来-230212(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策略谋势: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的由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10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过5次二次探底的特征,二次探底后的市场都呈现短期小牛市或中期慢牛。所谓二次探底是只市场在首次下跌至阶段性底部区间后经历短期反弹,之后市场再次下行触底。历史上A股二次探底的间隔时间基本在半年以内,2010年以来的5次二次探底分别是:2012年底-2013年中(间隔6个月)、2015年8月-2016年1月(间隔3个月)、2018年10月-2019年初(间隔2个月)、2020年2月-2020年3月(间隔1个月)、2022年4月-2022年10月(间隔6个月)。二次探底后短期小牛市发生在2019年初和2020年中的快速大幅反转行情中。二次探底后中期慢牛生在2013年以来科技成长牛市和2016-2017年大盘蓝筹慢牛行情中。 去年10月底A股二次探底后市场进入反弹阶段,以史为鉴,本轮反弹是短期“小牛市”还是“中期慢牛”?我们认为大概率是短期“小牛市”,当前并不具备类似2016-2017年中期慢牛的宏观基础。2016-2017年在国内供给侧改革之下,经济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而期间海外国家经济也都处在向上阶段。当前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国家经济下行阶段,国内经济难有大增长弹性。此外,当前也不具备类似2013年开启的科技成长新一轮牛市行情。2013年后的科技成长行情一直延续到2015年,其中最大的产业基础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当前也并不具备类似的产业条件。当前市场更像的是2019年1-4月和2020年4-7月的短期小牛市行情。也就是此前拖累市场的核心矛盾呈现扭转,市场情绪持续升温。触发2019年1-4月向上行情的逻辑是宽信用和贸易战真空期,触发2020年4-7月向上行情的逻辑是流动性宽松和疫情缓。去年11月以来的详细行情核心逻辑来自国内政策红利(地产和防疫政策等)和海外紧缩缓和。 当前行情远未结束,仍处在短期小牛市的中段。复盘2019年1-4月和2020年4-7月的行情是如何见顶的。1)2019年4月中旬,在强劲的经济金融数据之下,央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重提“把好货币政策的总闸门”,随后货币政策、信用环境均有所边际收紧。叠加此后中美贸易再生事端。在经历了过去三个月大幅反弹后,市场见顶回落;2)2020年7-8月市场阶段性见顶,横盘震荡格局延续至年底。市场经历了6月底和7月初的快速拉升后,随着市场情绪的降温,叠加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A股进入横盘震荡阶段。由此可见,二次探底后行情见顶的原因都是来自对触发反弹核心逻辑的担忧,比如2019年4月对货币政策边际转紧的担忧和后续贸易战再起波澜,2020年7月对流动收紧的担忧。当前驱动市场向上的核心逻辑“国内政策红利、海外紧缩缓和”仍在演绎当中。两会前后的政策预期仍将延续,特别是产业政策等方向。海外紧缩缓和的逻辑将延续到3月底或5月初的最后一次加息阶段。11月以来的反弹刚进入中段,此前大盘价值的估值修复行情将过度到中小成长的高增长行情,下半场行情有望加速。 国内政策红利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期,双期叠加,内外共振,A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进击中小成长。尽管近期全球市场在紧缩预期变化之下波动有所加大,但随着美国经济持续下行和通胀回落,紧缩缓和大势所趋,这将持续成为市场交易主线。A股做多窗口或延续至2023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一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引领政策预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或发生在3月下旬或5月初的议息会议。 重视券商与贵金属板块投资机会,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趋势共振的机会。推荐:1)券商、黄金;2)计算机、通信、光伏储能。 经济下行超预期、宏观流动性收缩风险、海外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