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银行1月信贷社融数据点评:天量开门红,多增可持续-230211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1月信贷量创新高,结构改善,展望2月金融数据有望继续量质双优。金融数据超预期有望催化银行行情,重点推荐:平安/兴业/宁波/招行+南京/江苏。 数据概览 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亿;余额增速9.4%,环比-0.2pc。 1月人民币信贷新增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余额增速11.3%,环比+0.2pc。 量创新高 ①1月信贷新增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符合我们预测和市场预期。1月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主要支撑项是对公贷款。 ②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亿,主要拖累项是未贴票和债券融资。此外,本次金融统计口径调整,但对总量影响较小。央行公告,自2023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三类公司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融中的“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1月两者合计新增额占1月社融增量的0.1%,占比较低,对社融影响较小。 结构改善 ①对公贷款增长亮眼,1月对公贷款同比多增1.9万亿,判断主要由基建和制造业带动。2022年储备的项目在2023年1月释放,以及2022年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基建贷款需求显著增加。 ②零售投放仍然较弱,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同比少增,部分受春节提前影响,后续需持续关注经济和零售需求复苏态势。 ③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一方面是1月信贷增量大,票据融资规模压缩,另一方面受票据新规影响,票据最长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票据到期量判断较大。 未来展望 考虑到2月刚刚开工、去年春节低基数,2月金融数据有望继续量质双优,持续性强。根据我们此前报告(《2023年有“开门红”吗?——信贷社融总量与节奏前瞻》)讨论,我们判断开门红刚性强,主要基于: (1)对公投放稳总量,是信贷多增的主要驱动力。①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倾向于靠前投放,以量补价;②2月企业全面开工以及疫情快速过峰,实体需求边际改善。(2)零售信贷投放变化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其中居民消费和经营性贷款有望率先修复,按揭贷款需持续观察地产刺激政策与销售改善情况。金融数据超预期有望催化银行行情,重点推荐: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暴露。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银行1月信贷社融数据点评:天量开门红,多增可持续-2302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银行1月信贷社融数据点评:天量开门红,多增可持续-230211(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银行1月信贷社融数据点评:天量开门红,多增可持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1月信贷量创新高,结构改善,展望2月金融数据有望继续量质双优。金融数据超预期有望催化银行行情,重点推荐:平安/兴业/宁波/招行+南京/江苏。 数据概览 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亿;余额增速9.4%,环比-0.2pc。 1月人民币信贷新增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余额增速11.3%,环比+0.2pc。 量创新高 ①1月信贷新增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符合我们预测和市场预期。1月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主要支撑项是对公贷款。 ②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亿,主要拖累项是未贴票和债券融资。此外,本次金融统计口径调整,但对总量影响较小。央行公告,自2023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三类公司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融中的“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1月两者合计新增额占1月社融增量的0.1%,占比较低,对社融影响较小。 结构改善 ①对公贷款增长亮眼,1月对公贷款同比多增1.9万亿,判断主要由基建和制造业带动。2022年储备的项目在2023年1月释放,以及2022年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基建贷款需求显著增加。 ②零售投放仍然较弱,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同比少增,部分受春节提前影响,后续需持续关注经济和零售需求复苏态势。 ③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一方面是1月信贷增量大,票据融资规模压缩,另一方面受票据新规影响,票据最长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票据到期量判断较大。 未来展望 考虑到2月刚刚开工、去年春节低基数,2月金融数据有望继续量质双优,持续性强。根据我们此前报告(《2023年有“开门红”吗?——信贷社融总量与节奏前瞻》)讨论,我们判断开门红刚性强,主要基于: (1)对公投放稳总量,是信贷多增的主要驱动力。①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倾向于靠前投放,以量补价;②2月企业全面开工以及疫情快速过峰,实体需求边际改善。(2)零售信贷投放变化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其中居民消费和经营性贷款有望率先修复,按揭贷款需持续观察地产刺激政策与销售改善情况。金融数据超预期有望催化银行行情,重点推荐: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