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政策半月观:对2月政策可以多点期待-230205

文本预览:
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稳地产等政策落地,全面实行注册制,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1月PMI时隔3个月重回线上,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3.1.16-2023.2.5)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半月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中央各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主线仍是稳信心、稳地产、扩内需,包括加大中小企业支持、消费帮扶、稳外资等;二是地方稳增长意愿强,包括地方“两会”稳信心、稳经济基调未变,多地年初七召开稳增长大会,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并发布稳经济举措;三是经济基本面拐点基本确认,1月PMI时隔3个月重回线上、且升幅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他关注点包括,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突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机器人+”应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等。短期看,紧盯3.5全国“两会”进展,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底线应是5%左右、更可能是5%以上;此外,扩内需、促消费、稳地产、扩基建、稳出口等稳增长相关政策将继续落地(尤其是地方层面),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数据安全等产业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加码稳增长,加快复工复产、巩固经济回升;关注全面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信心、稳增长,巩固经济回升态势,扩内需、促改革、强产业、区域协调并进 >2.1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定位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往往是高层关注的热点,也是政策趋势的风向标。此次会议强调发展的安全性及主动权,具体抓手上,扩内需、促改革、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将成为今年的政策支持重心。 >国务院2.3召开全体会议、1.30考察央行外汇管理局并召开座谈会、1.28召开国常会,3次会议均强调,巩固当前经济呈回升态势,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要继续发力、加快落地,除了延续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建设和扩大消费、税收优惠、普惠小微贷款政策外,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 >多部门继续部署2023年政策发力点,重点包括:1)财政加力提效,将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专项债投资领域,推动财力下沉,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等,加强政策合力;2)资本市场发展稳定,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3)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落实乡村建设项目库、任务清单管理和农民参与等制度;4)组织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5)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2、部委政策:加力稳增长,包括消费帮扶、中小企业纾困、稳外资;关注全面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 >2.3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目标至2025年,提高部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至80%,同步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1),鼓励试点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加快实现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2.1证监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并就主要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除了改革创新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外,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及红筹企业上市,后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企业有望加速上市。 >1.14国务院发布《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恢复中小微企业活力和信心,继续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和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跨境合作加订单,加大直接融资支持等。其他需关注:1.30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的通知》,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1.29央行宣布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1.18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 二、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多地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宽应用场景。 1、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1)多省初七召开稳增长大会,力争一季度“开门红”,指向地方稳增长意愿强、政策有望加快落地见效;2)上海、辽宁等多地发布2023年稳经济若干措施,均强调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助企纾困、缓企稳岗发展等,既支持汽车、房地产等重点支柱行业,也支持与民生相关的各领域,如鼓励早市、夜经济、路边摊等发展;3)多地就重点领域发布政策,如2.1上海推动服务业、1.31深圳助力中小微企业、1.30北京优化消费营商环境、1.30广西振作工业经济等。 2、江苏、四川多地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拓宽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其中,深圳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消费券,江苏、四川强调丰富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支付、政务服务和普惠领域等领域的应用。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延续放松,“保交楼”仍是重心;关注“机器人+”应用、数据安全产业。 1、需求侧继续花式松地产,供给侧“保交楼”仍是重心。需求端,黑龙江、韶关等地落实1.5央行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南昌等地支持春节购房,辽宁、济南等地支持多孩家庭购房等;供给端,“保交楼”仍是重心,广东、黑龙江等地鼓励金融机构对“保交楼”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江苏支持房企股权融资。 2、10大领域“机器人+”应用获政策、资金支持。1.19工信部等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等10大领域,将统筹政策、资金、资源支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3、引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1.13工信部等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2025年,规模超150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研究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政策半月观:对2月政策可以多点期待-230205(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政策半月观:对2月政策可以多点期待-230205(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政策半月观:对2月政策可以多点期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稳地产等政策落地,全面实行注册制,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1月PMI时隔3个月重回线上,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3.1.16-2023.2.5)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半月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中央各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主线仍是稳信心、稳地产、扩内需,包括加大中小企业支持、消费帮扶、稳外资等;二是地方稳增长意愿强,包括地方“两会”稳信心、稳经济基调未变,多地年初七召开稳增长大会,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并发布稳经济举措;三是经济基本面拐点基本确认,1月PMI时隔3个月重回线上、且升幅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他关注点包括,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突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机器人+”应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等。短期看,紧盯3.5全国“两会”进展,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底线应是5%左右、更可能是5%以上;此外,扩内需、促消费、稳地产、扩基建、稳出口等稳增长相关政策将继续落地(尤其是地方层面),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数据安全等产业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加码稳增长,加快复工复产、巩固经济回升;关注全面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信心、稳增长,巩固经济回升态势,扩内需、促改革、强产业、区域协调并进 >2.1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定位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往往是高层关注的热点,也是政策趋势的风向标。此次会议强调发展的安全性及主动权,具体抓手上,扩内需、促改革、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将成为今年的政策支持重心。 >国务院2.3召开全体会议、1.30考察央行外汇管理局并召开座谈会、1.28召开国常会,3次会议均强调,巩固当前经济呈回升态势,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要继续发力、加快落地,除了延续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建设和扩大消费、税收优惠、普惠小微贷款政策外,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 >多部门继续部署2023年政策发力点,重点包括:1)财政加力提效,将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专项债投资领域,推动财力下沉,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等,加强政策合力;2)资本市场发展稳定,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3)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落实乡村建设项目库、任务清单管理和农民参与等制度;4)组织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5)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2、部委政策:加力稳增长,包括消费帮扶、中小企业纾困、稳外资;关注全面注册制、公共领域电动化。 >2.3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目标至2025年,提高部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至80%,同步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1),鼓励试点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加快实现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2.1证监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并就主要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除了改革创新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外,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及红筹企业上市,后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企业有望加速上市。 >1.14国务院发布《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恢复中小微企业活力和信心,继续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和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跨境合作加订单,加大直接融资支持等。其他需关注:1.30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的通知》,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1.29央行宣布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1.18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 二、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多地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宽应用场景。 1、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1)多省初七召开稳增长大会,力争一季度“开门红”,指向地方稳增长意愿强、政策有望加快落地见效;2)上海、辽宁等多地发布2023年稳经济若干措施,均强调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助企纾困、缓企稳岗发展等,既支持汽车、房地产等重点支柱行业,也支持与民生相关的各领域,如鼓励早市、夜经济、路边摊等发展;3)多地就重点领域发布政策,如2.1上海推动服务业、1.31深圳助力中小微企业、1.30北京优化消费营商环境、1.30广西振作工业经济等。 2、江苏、四川多地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拓宽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其中,深圳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消费券,江苏、四川强调丰富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支付、政务服务和普惠领域等领域的应用。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延续放松,“保交楼”仍是重心;关注“机器人+”应用、数据安全产业。 1、需求侧继续花式松地产,供给侧“保交楼”仍是重心。需求端,黑龙江、韶关等地落实1.5央行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南昌等地支持春节购房,辽宁、济南等地支持多孩家庭购房等;供给端,“保交楼”仍是重心,广东、黑龙江等地鼓励金融机构对“保交楼”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江苏支持房企股权融资。 2、10大领域“机器人+”应用获政策、资金支持。1.19工信部等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等10大领域,将统筹政策、资金、资源支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3、引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1.13工信部等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2025年,规模超150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研究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