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

上传日期:2023-02-06 17:56:09 / 研报作者:赵伟2022年水晶球宏观最佳分析师第5名
杨飞刘道明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pdf
大小:2.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

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
文本预览:

《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230205(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微观大势”系列报告: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节后劳动力返程加快,政策加快落地推动开复工,哪些地区、产业开复工在加快?详细梳理,供参考。   一、今年开复工有何特征?节后人流提升、重点项目投资增长、复工政策加码,推动返工加快   春节节前劳务人口提前返乡,节后人流明显增多,指向劳动力返工进程加快。节后人流返工进程明显加快,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三,全国旅客累计发送达5.2亿人次、远高于2020至2022年同期水平,正月初一后累计旅客发送量占腊月十六至腊月廿九客流合计的比重达87%、远高于2019、2022年同期的82%、78%;正月初四至初七合计客流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5%、大于除夕前客流量53%的恢复水平;全国迁徙规模平均为715,高于2019、2022年同期的573、537。复工政策持续加码、多地重点项目投资明显增长有助复工,部分高频指标已显现节后开复工提速迹象。2023年开年,多地强调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重大项目投资加码,六大代表省市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2%、为近年较高水平;前期开工项目较多背景下,当前续建类重大项目占比较高,而年度投资计划明显提升或指向2023年项目施工呈“赶工”状态。映射工业生产的汽车钢胎等以及映射投资需求的螺纹钢、水泥等开工率于春节当周开始提升、明显早于过往。   二、哪些地区开工在加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非一线城市返工进程相对更快   从地区结构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城市返工进程明显加快。今年节后,佛山、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和宁波、杭州等长三角城市节后市内工作出行强度提升更快,截至正月十一,珠、长三角地区工作出行强度分别较大年初七提升2.5、2,远超主要城市平均变动1.8。跨区人口流动情况也指向上述两地区返工力度加大,今年华东、华南节后人口迁入规模占节前人口迁出累计规模比重较2021、2022年平均占比提升10.4、4.2个百分点,增幅超过其他地区。地铁客流、区域迁移等人流指标进一步反映今年节后非一线城市返工力度加大。今年春节后非一线城市地铁客流提升力度明显强于一线城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一线城市地铁客流合计分别较2019、2022年同期回落10%、1%,非一线城市分别提升67%、12%。同时,节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入较多的非一线城市人口迁入规模相对好于一线城市,节后上海人口迁入规模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苏州、杭州等非一线城市远超过往,指向非一线城市返工力度加大。   三、哪些产业开工加快?返工加快、需求具有支撑的基建、部分制造业等开复工或加快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返工较快,或带动当地生产规模较大的工业机械制造业和信息、汽车、医疗等新兴优势制造业生产开工率先改善。长、珠三角通信电子、电气设备、工业机械生产规模较大,合计营收占全国对应产业营收比重分别为59%、58%、55%;除传统制造外,长珠三角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医疗制造等新兴产业生产优势显著,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38%产量来自长三角,长珠三角合计智能芯片份额达62%,42%医疗器械企业分布在长珠三角地区。返工加快基础上,需求支撑较强的基建相关行业、汽车制造等新兴行业,开工积极性或更高。生产开工同样依赖需求表现;节后当周,华东、华南水泥出货显著提升,分别较节前提升7、6个百分点、远超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或指向节后基建、地产竣工等落等加快。新兴优势产业方面,今年年初新能源相关行业排产显著高于过往同期水平,代表医院院内诊疗人次显著恢复、已达疫前九成水平,指向汽车、医药医疗制造或仍有需求支撑、带动开工积极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