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粤开宏观】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南北新格局与中西部新序章-230205

文本预览:
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2022年中国经济彰显韧性,GDP达到121.0万亿元,折合18.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0.7%;实际GDP同比增长3%,高于美国的2.1%。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对各省市经济影响各异,我国区域层面出现新的分化。近期,全国31个省份陆续披露2022年度经济数据。2022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中有何特点?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1、从GDP总量来看,经济大省延续“强者恒强”格局。领头羊广东GDP连续34年排名全国第一,接近13万亿元关口,介于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和第十大经济体之间。江苏排名第二,首次突破12万亿元,有望高于韩国:福建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概率超越中国台湾。陕西、江西双双跨越3万亿,贵州跻身2万亿行列。省份排名上,安徽成功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十强。城市排名上,重庆首超广州,武汉反超杭州。 2、从GDP增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受益于统筹发展与安全、保供稳价背景下的能源开采上升。全国GDP增速4%以上的10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占6席,中部省份有3席位,东部省份仅有1席。福建、江西GDP实际增速领跑全国,甘肃、湖南并列第三,吉林、上海受疫情冲击负增长,增速排名垫底。 3、从人均指标来看,城乡收入比继续下降,区域间收入差距缩小。广东等7个东部省市人均GDP超十万元,内蒙古人均GDP超越湖北、重庆,分列8至10名。北京、上海、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万美元,而湖北、湖南、山西、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4、百年变局下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差距首次出现收窄迹象。一是经济比重“北升南降”。2022年山西、内蒙古等北方资源品大省受益于大宗商品上涨和开采增加,量价齐升,北方省份GDP比重从35.2%上升至35.4%,扭转了近十年持续下降的颓势。二是经济增速“西快东慢”。全球经济从效率向安全转变,东部省份受到外需冲击经济动能放缓,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在工业升级驱动下快速崛起,西部地区在能源安全战略下迎头追赶。工业是强国之本,在稳链强链和能源保供形势下,预计未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慢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经济比重将继续提升。 5、产业结构:呈现“二升三降”,25个省份三产占比下降。一是疫情对服务业冲击严重。青海、西藏旅游服务业受挫严重,吉林主要是房地产业拖累,海南则受到旅游萎缩和地产下行双重打击。二是能源化工景气驱动中西部工业较快增长。青海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15%,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贡献突出,内蒙、陕西、宁夏规上工业增长超8%,与煤炭保供有关。
展开>>
收起<<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南北新格局与中西部新序章-230205(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宏观】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南北新格局与中西部新序章-230205(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粤开证券《【粤开宏观】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南北新格局与中西部新序章》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2022年中国经济彰显韧性,GDP达到121.0万亿元,折合18.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0.7%;实际GDP同比增长3%,高于美国的2.1%。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对各省市经济影响各异,我国区域层面出现新的分化。近期,全国31个省份陆续披露2022年度经济数据。2022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中有何特点?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1、从GDP总量来看,经济大省延续“强者恒强”格局。领头羊广东GDP连续34年排名全国第一,接近13万亿元关口,介于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和第十大经济体之间。江苏排名第二,首次突破12万亿元,有望高于韩国:福建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概率超越中国台湾。陕西、江西双双跨越3万亿,贵州跻身2万亿行列。省份排名上,安徽成功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十强。城市排名上,重庆首超广州,武汉反超杭州。 2、从GDP增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受益于统筹发展与安全、保供稳价背景下的能源开采上升。全国GDP增速4%以上的10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占6席,中部省份有3席位,东部省份仅有1席。福建、江西GDP实际增速领跑全国,甘肃、湖南并列第三,吉林、上海受疫情冲击负增长,增速排名垫底。 3、从人均指标来看,城乡收入比继续下降,区域间收入差距缩小。广东等7个东部省市人均GDP超十万元,内蒙古人均GDP超越湖北、重庆,分列8至10名。北京、上海、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万美元,而湖北、湖南、山西、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4、百年变局下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差距首次出现收窄迹象。一是经济比重“北升南降”。2022年山西、内蒙古等北方资源品大省受益于大宗商品上涨和开采增加,量价齐升,北方省份GDP比重从35.2%上升至35.4%,扭转了近十年持续下降的颓势。二是经济增速“西快东慢”。全球经济从效率向安全转变,东部省份受到外需冲击经济动能放缓,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在工业升级驱动下快速崛起,西部地区在能源安全战略下迎头追赶。工业是强国之本,在稳链强链和能源保供形势下,预计未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慢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经济比重将继续提升。 5、产业结构:呈现“二升三降”,25个省份三产占比下降。一是疫情对服务业冲击严重。青海、西藏旅游服务业受挫严重,吉林主要是房地产业拖累,海南则受到旅游萎缩和地产下行双重打击。二是能源化工景气驱动中西部工业较快增长。青海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15%,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贡献突出,内蒙、陕西、宁夏规上工业增长超8%,与煤炭保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