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

上传日期:2023-02-06 07:58:28 / 研报作者:杨睿李唯嘉耿梓瑜曾杰煌罗静茹哈成宸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pdf
大小:2.1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

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230205(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光伏产业链博弈明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新能源汽车   政策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   我们认为,   1)工信部等八部门发文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有助于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的完善,并有望在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坡的背景下,相关政策的出台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带动产业链整体向好发展。   2)此外,充换电设施在政策驱动下将实现快速配套,为新能源汽车的深度渗透提供有力基础支撑。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1-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新增259.3万台,同比增加176.9%,车桩增量比为2.7:1,与2021年同期的车桩增量比为3.7:1相比,实现快速的提升,未来在“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的目标下,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完善。   国内多家车企公布1月电动车销量   我们认为,受到春节假期以及淡季等的影响,2023年1月,国内部分车企电动车交付量同环比有所下滑,但比亚迪、理想交付量同比逆势攀升。根据乘联会预测,1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销量36.0万辆,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短期来看,随着假期等影响消退叠加相关政策的出台,电动车销量预期有望回暖。中长期看,原材料价格回归以及优质供给的增加推动电动车性价比不断提升,国内将进入电动化加速渗透阶段,渗透率提高的空间仍较为广阔,有望不断带动中上游需求增长,中长期高成长性不变。   核心观点:   国内新能源汽车完成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的初级阶段,在驱动力由政策端向市场端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持续看好积极拥抱新技术和竞争优势显著/格局优化的两条投资主线,具体包括:   1)复合集流体:具备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设备端、电池端、材料端共同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关键设备、工艺和材料端需求有望提升。   2)钠离子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有望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实现率先应用,具备相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壳体以及电池端技术、产品、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增量市场。   3)快充:需求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负极材料、CNT导电剂等相关材料技术迭代以及需求提升。   4)长续航以及高能量密度需求下,三元材料高镍化、高电压化、单晶化,硅负极、导电剂以及新型锂盐等需求扩大。   5)制造工艺、电池结构、化学材料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升级,带来包括电池端在内的多环节机遇,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将加固自身护城河。   6)竞争格局清晰,具备较强的护城河标的;技术路线明确,拥有迭代逻辑较强产品的厂商;自身技术、业务实力不断增强,多元化布局带来更多亮点的优质企业。   7)具备国际化供应实力的厂商更加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   8)上游原材料端价格回归有望带动中游电池端的盈利修复。   9)龙头高成长、高确定性机会,特斯拉、比亚迪及新势力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LG化学等动力电池供应链。   10)在行业快速增长趋势下,自身优势增强推动业绩有望实现超预期表现的二线标的。   11)产能加速布局有望显著受益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相关标的。   12)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快速发展的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环节。   13)储能、两轮车等具备结构性机遇的细分环节,以及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   受益标的:宁德时代、科达利、璞泰来、天奈科技、宝明科技、骄成超声、双星新材、鼎胜新材、万顺新材、胜利精密、亿纬锂能、当升科技、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容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诺德股份、嘉元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友钴业、宏发股份、特锐德、斯莱克、炬华科技、科士达、道通科技、绿能慧充等。   2.新能源   浙江省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工业类型全、工商业发展好,解决工商业厂商的清洁用电至关重要。政策持续支持我国工商业厂房的光伏全覆盖,一方面有望推动我国分布式光伏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望逐步实现工商业用电的清洁化发展。   江苏盐城积极开展海风布局规划,努力打造世界海上风电之都   海风大省积极布局,后续发展节奏或将加快。江苏省盐城市凭借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及丰富的风能资源,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其已建和在建的海上风电容量均居全国第一。根据盐城市统计局披露,江苏盐城截止到2022年底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了9.47GW,占全省风电装机的42%。我们认为,伴随大丰85万千瓦、大丰80万千瓦和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首批竞争性配置项目的不断推进,布局江苏地区的海风产业链相关环节有望持续受益。   海基新能源发布新一代储能电池   我们认为,大容量电芯和钠离子电池为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GGII,大电芯(200Ah以上)在成本、体积能量密度、容量、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国内集中式和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的主流选择。同时,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入局企业数量持续增多。大容量电芯和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技术的成熟下实现批量应用,同时电化学储能也将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实现加速发展。   核心观点:   (1)光伏   光伏项目具备较强的“投资品”属性,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影响行业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链供应能力的增强将提高装机规模上限,长期看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前期季节性因素叠加春节假期,产能释放导致硅料价格阶段性快速下跌。节后硅料+硅片调涨明显,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组件需求具备支撑+前期价格大幅跳水带来下游环节原材料库存处于低位情况下,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博弈。中长期看,硅料产能持续释放,预计硅料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   供需关系错配导致光伏产业链短期量价经历阵痛期,但作为“投资品”属性明显的光伏项目,终端价格和项目收益率水平将对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受益于项目安装速度较快,预计年内量价间将实现自平衡,本轮跌价企稳后,终端收益率提升将刺激下游需求出现明显拐点。   行业发展趋势上,我们认为,1)需求结构上,重点看好价格刺激下的集中式电站的需求反弹;2)新技术应用上,随着N型新技术电池片经济性显现,电池片出货结构中N型特别是TOPCon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将有望在迭代窗口期享受更高溢价;3)看好胶膜在需求刺激下的规模放量+盈利修复、关注支架等辅材环节需求提升机遇;4)硅料价格快速下跌,产业链向下传导。①短期看电池片+组件环节受益上游利润释放,具备较高价格交付订单的组件厂商盈利水平有望提升,除头部厂商外,二三线也有望迎来修复机遇;②中长期看,新技术溢价及具备渠道优势的相关一体化组件厂商竞争力显现;证券研究报告发送给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请勿转发。p3证券研究报告发送给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请勿转发。p35)颗粒硅产能持续释放,在产业链价格下滑的趋势下,颗粒硅将体现其成本及能耗优势。   受益标的:海优新材、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福斯特、通威股份、天合光能、TCL中环、锦浪科技、昱能科技、禾迈股份、正泰电器、中来股份、联泓新科、中信博、石英股份、宇邦新材、通灵股份、钧达股份、天通股份等。   (2)风电   短期来看,风电招标量快速增长:①截止到2023年1月31日,风电项目的招标规模达11.7GW,行业需求有所支撑。根据风电之音不完全统计,1月国有企业开发商共发布风电机组设备采购招标容量为11717.5MW,较去年同期增长33%。23年招标规模同比22年同期显著增长,为后续风电装机需求提供可靠保障;②主机价格震荡下行。根据风电头条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份央企风电中标项目累计3.18GW,共有11家整机商中标。其中陆上风电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2315元/kW;陆上风电不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为2128元/kW;海上风电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3921元/kW,不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3710元/kW。   受益标的:泰胜风能、大金重工、日月股份、天顺风能、天能重工、恒润股份、广大特材、新强联、长盛轴承、双飞股份、五洲新春、万马股份、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宝胜股份、汉缆股份、起帆电缆、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   (3)储能   在能源转型持续深入、能源稳定供应需求明确、储能项目经济性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海外与国内、户储和大储呈现需求共振,预计储能市场步入高景气度赛道。   户用储能:欧洲地区能源危机以来户储配置经济性凸显、需求高增,成为全球户储的主要增长动力;   大储:国内招中标量持续向上,政策持续完善,激发商业模式优化;上游端电池成本有望下行、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为新能源配储腾出成本空间,储能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加速推动国内新能源配储需求提升;海外美国大储已具备独立运作经济性,IRA法案也将进一步带来美国独立储能初始投资成本的大幅下降,2023年有望大规模放量。   技术的迭代更新、成本的持续下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储能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外生动力将共同促进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好:   1)电池:储能系统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直接推动锂电池需求提升,以及钠电池、钒电池等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具备性能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以及技术实力的企业有望受益;   2)逆变器:PCS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性强,且用户侧储能与户用逆变器销售渠道较为一致,逆变器技术领先和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   3)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零部件和下游应用的理解,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应用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有望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中受益。   4)高压级联:国内风光配储政策力度加强,大容量储能项目有望加速建设,高压级联技术有望迎来机遇。   5)海外储能:欧洲能源紧张,需求加大带来供需错配机遇,海外户用以及工商业储能环节将受益增长。   受益标的:阳光电源、科士达、盛弘股份、智光电气、金盘科技、德业股份、上能电气、锦浪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派能科技、同力日升、华宝新能等。   3.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