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中国玻璃-3300.HK-大拐点来临:行业转势+业务整合双驱动-210624

《中泰国际-中国玻璃-3300.HK-大拐点来临:行业转势+业务整合双驱动-210624(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国际-中国玻璃-3300.HK-大拐点来临:行业转势+业务整合双驱动-210624(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今年显着转亏为盈,首次给予“买入”评级受惠于浮法玻璃价格及产能大幅上涨,公司今年将显着转亏为盈,我们预计公司净利润将由去年8,500万元人民币亏损转变为今年4.1亿元人民币盈利。 我们对中国玻璃定下2.46港元目标价,这对应7.0倍2022年市盈率及52.7%上升空间。 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浮法玻璃价格及产能皆大幅增长在需求恢复下,中国浮法玻璃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情况。 产销率(销量/产量)自去年4月起,大致维持在100%以上水平。 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均价(人民币/重量箱)由2020年6月底的73.98元上升至最近5月底的120元水平,升幅达60%以上。 另一方面,公司今年大幅度扩建产能。 我们预期年底前净新增在产日熔化能力合共达到1,800吨。 换言之,2021年在产产能将同比上升34.6%至7,000吨。 锦上添花:新增光伏玻璃生产线公司在今年可建设完成的宿迁6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计划加上超白浮法玻璃品种,供太阳能电池板及公司上述光伏封装材料生产用。 公司也于去年12月公布,由于地方城市规划原因,将位于南京的光伏超白压延玻璃产能指标,迁往江苏宿迁高新区建立新光伏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 我们预计产能将达到1,000吨,并最早可于2022年投产。 未来亮点:长远有望成为中国建材集团的浮法玻璃业务旗舰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凯盛集团是公司主要股东,除了中国玻璃,凯盛集团也控股另外二家上市公司,包括洛阳玻璃(600876SH)/(1108HK)、凯盛科技(600552SH)。 考虑到母公司过去成功对洛阳玻璃进行资产重组,我们认为,长远未来,母公司可望同样透过资产注入/重组,打造中国玻璃成为旗下的浮法玻璃业务旗舰。 风险提示:(一)项目开发延误;(二)房地产市场需求大幅下跌;(三)原材料及燃料成本急涨;(四)母公司主导的资产整合未必会进行或进度不及预期;(五)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