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倍轻松-688793-疫情扰动业绩承压,拐点已至静候复苏-230131

文本预览:
倍轻松(688793) 事件 : 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8.9~9.1 亿元,同比减少23.50~25.1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5 亿元,同比减少203.42~230.63%,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1.0 亿元,同比减少 230.40~262.99%。 Q4 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4~2.6 亿元,同比减少 30.63~35.9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2~-0.37 亿元,同比减少 244.77~341.36%,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3~-0.38 亿元,同比减少 324.21~472.42%。 外因影响营收下降,销售费用拖累业绩表现。 我们认为 22 年公司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 1) 22 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公司线下门店客流量受到明显影响,线上产品物流配送也受到负面影响; 2)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消费者对于按摩器等非必需品的需求; 3) 海外地缘冲突影响公司海外收入。业绩方面,由于公司线下门店较多,店租、人员薪酬等均为刚性费用,因此公司销售费用支出较多。 积极调整渠道布局,修炼内功寻求突破。 公司坚持以“中医 X 科技”战略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渠道方面,公司积极适应渠道变化,推动线上渠道精细化运营,同时调整线下渠道布局,截至 22 年底公司线下直营门店超过 160 家,较年中 174 家直营门店数量有所减少。我们认为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后线下人流量逐步恢复,以及经济形势改善带动消费需求复苏,公司线上线下销售均有望实现逐步回暖。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倍轻松作为国内便携式按摩器龙头具有较强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和按摩器渗透率提升带来的 行 业 空 间 增 长 。 我 们 预 计 22-24 年 公 司 实 现 营 业 收 入8.94/12.14/15.63 亿元,分别同比-24.8/+35.7/+28.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83/1.31 亿元,分别同比-217.9/+176.8/+57.0%。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线下渠道销售、原材料涨价、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消费需求、行业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信达证券-倍轻松-688793-疫情扰动业绩承压,拐点已至静候复苏-23013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倍轻松-688793-疫情扰动业绩承压,拐点已至静候复苏-23013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疫情扰动业绩承压,拐点已至静候复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倍轻松(688793) 事件 : 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8.9~9.1 亿元,同比减少23.50~25.1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5 亿元,同比减少203.42~230.63%,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1.0 亿元,同比减少 230.40~262.99%。 Q4 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4~2.6 亿元,同比减少 30.63~35.9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2~-0.37 亿元,同比减少 244.77~341.36%,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3~-0.38 亿元,同比减少 324.21~472.42%。 外因影响营收下降,销售费用拖累业绩表现。 我们认为 22 年公司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 1) 22 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公司线下门店客流量受到明显影响,线上产品物流配送也受到负面影响; 2)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消费者对于按摩器等非必需品的需求; 3) 海外地缘冲突影响公司海外收入。业绩方面,由于公司线下门店较多,店租、人员薪酬等均为刚性费用,因此公司销售费用支出较多。 积极调整渠道布局,修炼内功寻求突破。 公司坚持以“中医 X 科技”战略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渠道方面,公司积极适应渠道变化,推动线上渠道精细化运营,同时调整线下渠道布局,截至 22 年底公司线下直营门店超过 160 家,较年中 174 家直营门店数量有所减少。我们认为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后线下人流量逐步恢复,以及经济形势改善带动消费需求复苏,公司线上线下销售均有望实现逐步回暖。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倍轻松作为国内便携式按摩器龙头具有较强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和按摩器渗透率提升带来的 行 业 空 间 增 长 。 我 们 预 计 22-24 年 公 司 实 现 营 业 收 入8.94/12.14/15.63 亿元,分别同比-24.8/+35.7/+28.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83/1.31 亿元,分别同比-217.9/+176.8/+57.0%。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线下渠道销售、原材料涨价、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消费需求、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