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

上传日期:2023-01-31 08:16:50 / 研报作者:蒯剑2019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1名
李庭旭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pdf
大小:1.9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
文本预览: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230130(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成长,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模拟芯片负责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在电子系统中至关重要。模拟芯片是集成电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连续函数形式的模拟信号(如声音、光线、温度等),是消费电子、汽车、通讯、工业控制等各个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芯片。按功能,模拟芯片可分为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与数字集成电路相比,模拟芯片设计自动化程度低、设计工具少、测试周期长,因此人才培养周期长,技术壁垒较高。   新能源车、5G和物联网等多频共振驱动模拟芯片市场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将增长至697亿美元,20-25年CAGR约4%。模拟芯片市场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新能源车的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催生模拟芯片需求,ICInsight估算22年全球汽车专用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增长17%至138亿美元;2)5G通讯发展和手机功能升级驱动模拟芯片市场增长,从信号链到电源链的多种模拟芯片有望因此受益;3)消费级和工业级物联网终端数量的快速增长推升了模拟芯片需求。   欧美厂商占据绝对主导,模拟芯片国产化前景广阔。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前十模拟IC供应商基本被欧美国家主导,2019年共占据67%左右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格局。从国内市场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模拟芯片的自给率仅为12%左右。以圣邦股份为代表的国内模拟IC厂商在营收规模、研发能力和产品线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的加速,我们看好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国内模拟IC厂商成长显著,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目前国内模拟IC厂商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均趋于成熟。第一,国内代工厂的制程和工艺日臻成熟,可以与模拟IC厂商进行有效协同;第二,国际模拟大厂向工业和车载领域倾斜,给国产厂商差异化竞争创造了机遇;第三,国内模拟IC厂商逐步突破产品种类和质量,并持续发力产品导入和客户验证,实力不断壮大。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国内模拟IC厂商迎来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期,在产品、技术、客户、市场份额等方面有望进一步突破,加速推动模拟芯片国产化进程。   国内模拟IC上市公司向汽车等高端领域扩展。除了在国际巨头逐步减少投入的消费电子领域快速增长,竞争力较强的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也向国际巨头重视的汽车领域进军。纳芯微来自汽车营收占比在3Q22提升至22%,随着相应车规级产品的陆续推出,由汽车领域贡献的营收有望持续提升。圣邦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杰华特、希狄微、帝奥微、芯海科技等也都在汽车模拟芯片取得进展。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国内模拟IC厂商在下游需求高增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驱动下有望高速成长,建议关注纳芯微、圣邦股份、艾为电子、思瑞浦、芯海科技、杰华特、希荻微、帝奥微等企业。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与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