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春节景气度攀升,表现略超预期-230129
文本预览:
春节出行景气度攀升。 1)春节出行景气度环比显著提升。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3 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3.08 亿人次,同比增长 23.1%,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3758.43亿元,同比增长 30%,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73.1%。 疫情以来,本次春节出行恢复程度自 2021 年五一/端午后最高,环比显著改善。 2022 年国庆/2023 年元旦出游人次分别恢复至 2019 年 60.7%/42.8%,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 2019 年 44.2%/35.1%。 春节 7 天假期国内铁路旅客发送量为5017.4 万人,同比+57%,约恢复至 2019 年 83.1%。 2) 分省份来看,返乡需求驱动出行, 大部分省份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相对 2019 年恢复仍有缺口。 根据各地文旅局数据来看, 国内接待游客数量排名前十省份主要为四川、河南、广东等人口大省,预计整体返乡需求驱动出行。 春节期间大部分省份接待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相对于 2019 年恢复至 8-9 成水平,如北京、辽宁、黑龙江、四川等省份。 而部分省份如天津/河南/湖北恢复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 出行半径提升, 跨市/跨省/出国游比例增长。 根据央视新闻, 16.9%的游客延长了出游时间, 57.9%的游客拓展了出游距离,跨市、跨省和出国旅游的比例合计达 72.3%。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 假日期间,游客平均出游距离 206.9 公里,同比增长 57.0%,恢复到正常年份的 76%;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 11.2 公里,同比增长 34.4%,较元旦假期有了明显增长,恢复到正常年份的 75%。 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 29.3%,外市游客占比 36.9%。 根据携程研究院,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640%,内地旅客预定境外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 4 倍;曼谷、新加坡等东南亚目的地受到欢迎。 整体来看, 自元旦以来, 中远程出行占比提升,出行结构优化持续显现。 出行链条中, 热门景区修复较好,酒店龙头相对 2019 年恢复至 90%以上水平。 1) 景区: 部分热门景区已恢复至 2019 年水平。 2023 年春节期间全国有 10739 家 A 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 A 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 部分景区通过门票降价、免门票方式吸引客流。 部分热门景区恢复数据来看, 2023 年春节假期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超 27 万人次,约为2019 年同期的 137%; 2023 年春节假期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 14.18 万人次,为 2019 年同期的 112%。 表现已超 2019 年同期。 2)酒店: 出行恢复叠加行业格局改善下酒店龙头 RevPAR 恢复领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6.4%、 30.6%,分别恢复至 2019 年春节假期的 73.4%、 79.9%。 龙头表现来看, 1 月 28日,锦江酒店披露经营数据,春节期间国内酒店入住率、 RevPAR 指标创三年以来新高,呈现量价齐升复苏态势。 我们预计锦江酒店境内 RevPAR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根据华住集团数据,春节七天热门目的地酒店预定数据明显攀升,万宁、西双版纳预定率超过 80%/75%。 我们预计境内酒店 RevPAR 恢复至 90%以上。 根据金陵饭店公众号,春节期间客房收入相对于 2019 年同比+16.8%。 其中: 海南接待游客恢复, 离岛免税表现亮眼, 同比有所增长。 据海南省旅文厅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接待游客总人数 639.3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2%,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109.8%;实现旅游总收入92.98 亿元,同比增长 23.5%,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64.7%。 2023 年春节假期期间(1 月 21 日-27 日), 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 15.6 亿元,购物人数 15.7 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 5.88%和 9.51%,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51.5%和 64.9%。 销售前三的商品品类分别为化妆品、首饰、手表。 本地消费亦有恢复。 1 月 27 日,美团发布 2023 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迎来“开门红” 。 假期前 6 天,日均消费规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66%。 餐饮来看, 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 24.7%,与 2019 年春节相比上涨 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 26%,与 2019 年春节基本持平。 龙头表现来看, 呷哺呷哺2023 年春节营收同比 2022 年+126%。 电影票房来看,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 1 月 27 日晚 8 点, 2023 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经突破 67 亿元,超过去年,仅次于 2021 年,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电影票房第二位。 拆分结构, 服务需求反弹领先, 高线城市线下消费不及去年同期。 1)服务需求反弹领先。 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 12.2%。 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 10%和13.5%, 服务消费反弹领先。 2) 高线城市可能受到返乡影响, 线下消费恢复不及去年同期。 一线城市来看, 或受到返乡过年影响, 北京、上海本地消费相对于去年有所下滑。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百货、超市等企业销售额为去年同期 98%,全市 60 个重点商圈客流量恢复至 2022 年同期88.7%。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春节假期 7 天( 2023年 1 月 20 日至 26 日),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 323 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 81.7%。 监测上海 36 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 2914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 91.4%。 投资建议: 整体而言, 12 月防控政策优化后,全国各地陆续过峰, 返乡需求集中释放下出行和本地复苏在春节期间有所兑现。 具体来看,出行结构改善可见、酒店复苏领先;本地亦有所恢复,低线城市恢复更好。 当前时点我们: 1)推荐酒店龙头,成长性及抗压性兼具,待完全复苏,有望释放弹性。 其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质优、较稳健,金陵饭店、首旅酒店弹性较大,建议关注君亭酒店; 2)推荐板块龙头中国中免及美团,此外,部分海南相关标的当前仍有空间; 3)看好安克创新、红旗连锁长期绝对收益及名创优品、华致酒行作为百亿连锁当下的经营韧性、复苏弹性; 4)餐饮方面当前估值下,重点关注具备长期增长能力的龙头九毛九、海伦司、百胜中国、奈雪的茶、同庆楼等; 5)此外,若关注复苏弹性,以上部分标的及部分出境、景区、出行、游乐相关标的仍有性价比。 风险提示: 1)消费需求整体疲软或疫情再次小规模爆发; 2)行业竞争加剧; 3)龙头扩张不及预期; 4)上市公司营销、创新、展店投入明显增大。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春节景气度攀升,表现略超预期-23012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春节景气度攀升,表现略超预期-23012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春节景气度攀升,表现略超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春节出行景气度攀升。 1)春节出行景气度环比显著提升。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3 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3.08 亿人次,同比增长 23.1%,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3758.43亿元,同比增长 30%,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73.1%。 疫情以来,本次春节出行恢复程度自 2021 年五一/端午后最高,环比显著改善。 2022 年国庆/2023 年元旦出游人次分别恢复至 2019 年 60.7%/42.8%,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 2019 年 44.2%/35.1%。 春节 7 天假期国内铁路旅客发送量为5017.4 万人,同比+57%,约恢复至 2019 年 83.1%。 2) 分省份来看,返乡需求驱动出行, 大部分省份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相对 2019 年恢复仍有缺口。 根据各地文旅局数据来看, 国内接待游客数量排名前十省份主要为四川、河南、广东等人口大省,预计整体返乡需求驱动出行。 春节期间大部分省份接待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相对于 2019 年恢复至 8-9 成水平,如北京、辽宁、黑龙江、四川等省份。 而部分省份如天津/河南/湖北恢复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 出行半径提升, 跨市/跨省/出国游比例增长。 根据央视新闻, 16.9%的游客延长了出游时间, 57.9%的游客拓展了出游距离,跨市、跨省和出国旅游的比例合计达 72.3%。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 假日期间,游客平均出游距离 206.9 公里,同比增长 57.0%,恢复到正常年份的 76%;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 11.2 公里,同比增长 34.4%,较元旦假期有了明显增长,恢复到正常年份的 75%。 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 29.3%,外市游客占比 36.9%。 根据携程研究院,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640%,内地旅客预定境外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 4 倍;曼谷、新加坡等东南亚目的地受到欢迎。 整体来看, 自元旦以来, 中远程出行占比提升,出行结构优化持续显现。 出行链条中, 热门景区修复较好,酒店龙头相对 2019 年恢复至 90%以上水平。 1) 景区: 部分热门景区已恢复至 2019 年水平。 2023 年春节期间全国有 10739 家 A 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 A 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 部分景区通过门票降价、免门票方式吸引客流。 部分热门景区恢复数据来看, 2023 年春节假期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超 27 万人次,约为2019 年同期的 137%; 2023 年春节假期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 14.18 万人次,为 2019 年同期的 112%。 表现已超 2019 年同期。 2)酒店: 出行恢复叠加行业格局改善下酒店龙头 RevPAR 恢复领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6.4%、 30.6%,分别恢复至 2019 年春节假期的 73.4%、 79.9%。 龙头表现来看, 1 月 28日,锦江酒店披露经营数据,春节期间国内酒店入住率、 RevPAR 指标创三年以来新高,呈现量价齐升复苏态势。 我们预计锦江酒店境内 RevPAR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根据华住集团数据,春节七天热门目的地酒店预定数据明显攀升,万宁、西双版纳预定率超过 80%/75%。 我们预计境内酒店 RevPAR 恢复至 90%以上。 根据金陵饭店公众号,春节期间客房收入相对于 2019 年同比+16.8%。 其中: 海南接待游客恢复, 离岛免税表现亮眼, 同比有所增长。 据海南省旅文厅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接待游客总人数 639.3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2%,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109.8%;实现旅游总收入92.98 亿元,同比增长 23.5%,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64.7%。 2023 年春节假期期间(1 月 21 日-27 日), 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 15.6 亿元,购物人数 15.7 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 5.88%和 9.51%,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51.5%和 64.9%。 销售前三的商品品类分别为化妆品、首饰、手表。 本地消费亦有恢复。 1 月 27 日,美团发布 2023 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迎来“开门红” 。 假期前 6 天,日均消费规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66%。 餐饮来看, 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 24.7%,与 2019 年春节相比上涨 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 26%,与 2019 年春节基本持平。 龙头表现来看, 呷哺呷哺2023 年春节营收同比 2022 年+126%。 电影票房来看,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 1 月 27 日晚 8 点, 2023 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经突破 67 亿元,超过去年,仅次于 2021 年,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电影票房第二位。 拆分结构, 服务需求反弹领先, 高线城市线下消费不及去年同期。 1)服务需求反弹领先。 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 12.2%。 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 10%和13.5%, 服务消费反弹领先。 2) 高线城市可能受到返乡影响, 线下消费恢复不及去年同期。 一线城市来看, 或受到返乡过年影响, 北京、上海本地消费相对于去年有所下滑。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百货、超市等企业销售额为去年同期 98%,全市 60 个重点商圈客流量恢复至 2022 年同期88.7%。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春节假期 7 天( 2023年 1 月 20 日至 26 日),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 323 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 81.7%。 监测上海 36 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 2914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 91.4%。 投资建议: 整体而言, 12 月防控政策优化后,全国各地陆续过峰, 返乡需求集中释放下出行和本地复苏在春节期间有所兑现。 具体来看,出行结构改善可见、酒店复苏领先;本地亦有所恢复,低线城市恢复更好。 当前时点我们: 1)推荐酒店龙头,成长性及抗压性兼具,待完全复苏,有望释放弹性。 其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质优、较稳健,金陵饭店、首旅酒店弹性较大,建议关注君亭酒店; 2)推荐板块龙头中国中免及美团,此外,部分海南相关标的当前仍有空间; 3)看好安克创新、红旗连锁长期绝对收益及名创优品、华致酒行作为百亿连锁当下的经营韧性、复苏弹性; 4)餐饮方面当前估值下,重点关注具备长期增长能力的龙头九毛九、海伦司、百胜中国、奈雪的茶、同庆楼等; 5)此外,若关注复苏弹性,以上部分标的及部分出境、景区、出行、游乐相关标的仍有性价比。 风险提示: 1)消费需求整体疲软或疫情再次小规模爆发; 2)行业竞争加剧; 3)龙头扩张不及预期; 4)上市公司营销、创新、展店投入明显增大。



会员中心
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