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金融行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各擅胜场,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5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210625

《麦肯锡-中国金融行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各擅胜场,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5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210625(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中国金融行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各擅胜场,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5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210625(35页).pdf(3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前言2020年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巨大冲击,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也迎来转折之年。 一方面,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支出逐渐回暖;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波动加剧、利差收窄、监管趋严,消费信贷市场将告别高增长,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未来5年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改变。 全面提升风控水平、全价值链应用前沿科技、互联网消金公司模式转型等,将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方向。 麦肯锡预估,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翻番,从约15万亿元人民币1增至约29万亿元。 从细分业务来看,信用卡增长将从增量转向存量,无抵押消费贷款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新增长引擎,预计5年内余额规模将与信用卡相当。 持牌消金公司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新的千亿级头部玩家可能就此诞生。 互联网小贷市场结构优化,集中度或将显著提高,头部及中上游玩家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部分资源禀赋不足、转型步调缓慢的小型玩家则举步维艰,最终可能出局。 从客群来看,Z世代(25岁以下年轻一代)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将成为中国消费信贷的重要客群。 网贷已逐渐替代信用卡成为Z世代消费金融的“主账户”,而他们的信贷行为和偏好也将深刻影响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未来。 与此同时,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将进一步普惠化,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满足下沉客户需求。 在此背景下,针对商业银行、网络小贷平台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三类市场主体,我们提出了未来5年的差异化战略举措:银行系主体――举措一:深耕存量客户经营,提高用户价值创造举措二:深度整合第三方合作机构,强化场景化获客举措三:全面升级端到端风控体系,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网络小贷平台――举措一:夯实信贷核心业务,明确差异化客群定位举措二:服务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大力发展非信贷业务持牌消金公司――举措:坚定加速线上化布局,多点融入端到端客户旅程,为B端和C端提供泛金融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建议各金融机构打造六大共性能力,包括全渠道客户获取、差异化客户运营、客制化产品创新、数字化风控体系、智能化贷后催收及高效率组织激活。 尽早布局、躬身践行的金融机构能率先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迅速突围,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