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金融工程深度报告:转债新规下的定价模型更新和绝对收益策略改进-230118

文本预览:
前期报告转债定价模型的问题和改进 在前期报告中提到我们建立了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式实现转债定价的模型方法。我们原有的做法是根据股价的波动,计算N条股票价格路径,在每条路径上计算其对应的转股价值或固定收益终值,再利用所有的终值折现求平均值,即为转债当前的定价或现值。而在条款的处理上,模型很难区分下修和赎回的执行可能性和相关的时间。因为触发条件后可能一直处于触发的状态,上市公司则随时都有执行条款的可能性。将概率加在路径中会令模型判断变得过于复杂且很难体现概率在定价中产生的作用。去年7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转债新规,转债新规对于转债条款的触发和执行流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触发下修或赎回条款后,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明确是否下修或赎回。该流程我们可以明确写入定价模型中,使得模型对于单只转债的定价更加准确。 从定价模型看转股溢价率影响因素 从定价模型可以看出,定价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源三个主要因素:贴现率、正股波动率和本文更新模型后新纳入的条款执行概率。我们认为,条款执行的概率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发行公司的财务基本面特征上作出判断,下修或赎回概率的不同,会在转债的交易价格上得到体现;正股的波动特征与板块相关度高,先进制造业板块具有更高且更稳定的溢价;而贴现率变化时,并不单纯影响债底同时维持纯债溢价率不变,而是会影响所有路径上终值的贴现。 以影响因素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转债绝对收益策略防御逻辑 从定价模型中,并非目的是寻找转债的定价偏差,而是假定市场是有效的,寻找价格确定性更高的个券。定价的好处是将概率的部分直接放在价格中,因此,只要(不赎回/下修)概率更高的标的,相应的期权价值上也会有更高的保护。同理,同样影响转债定价的板块因素我们也放在策略逻辑中,优先选择估值更高且更稳定的板块标的。以强化转债绝对收益策略防御逻辑作为原有转债“固收+”策略的提升方式。 从测算结果看,“固收+”策略更新后相比之前报告上提到的方法趋势上相似,但回撤上得到了明显改善。年化收益率从约10%提升至约15%,波动虽然上升,但更多是上涨时波动贡献,回撤反而更低。持仓分布上,行业配置在2022年使用板块判断以来,基本集中在制造业上,有效的发挥了制造业利用转债融资带来预期利润增长的优势。 风险因素: 历史数据不能外推,本文仅提供数据统计和以历史数据测算提供的判断依据,不代表投资建议。
展开>>
收起<<
《中国银河-金融工程深度报告:转债新规下的定价模型更新和绝对收益策略改进-230118(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河-金融工程深度报告:转债新规下的定价模型更新和绝对收益策略改进-230118(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金融工程深度报告:转债新规下的定价模型更新和绝对收益策略改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前期报告转债定价模型的问题和改进 在前期报告中提到我们建立了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式实现转债定价的模型方法。我们原有的做法是根据股价的波动,计算N条股票价格路径,在每条路径上计算其对应的转股价值或固定收益终值,再利用所有的终值折现求平均值,即为转债当前的定价或现值。而在条款的处理上,模型很难区分下修和赎回的执行可能性和相关的时间。因为触发条件后可能一直处于触发的状态,上市公司则随时都有执行条款的可能性。将概率加在路径中会令模型判断变得过于复杂且很难体现概率在定价中产生的作用。去年7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转债新规,转债新规对于转债条款的触发和执行流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触发下修或赎回条款后,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明确是否下修或赎回。该流程我们可以明确写入定价模型中,使得模型对于单只转债的定价更加准确。 从定价模型看转股溢价率影响因素 从定价模型可以看出,定价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源三个主要因素:贴现率、正股波动率和本文更新模型后新纳入的条款执行概率。我们认为,条款执行的概率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发行公司的财务基本面特征上作出判断,下修或赎回概率的不同,会在转债的交易价格上得到体现;正股的波动特征与板块相关度高,先进制造业板块具有更高且更稳定的溢价;而贴现率变化时,并不单纯影响债底同时维持纯债溢价率不变,而是会影响所有路径上终值的贴现。 以影响因素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转债绝对收益策略防御逻辑 从定价模型中,并非目的是寻找转债的定价偏差,而是假定市场是有效的,寻找价格确定性更高的个券。定价的好处是将概率的部分直接放在价格中,因此,只要(不赎回/下修)概率更高的标的,相应的期权价值上也会有更高的保护。同理,同样影响转债定价的板块因素我们也放在策略逻辑中,优先选择估值更高且更稳定的板块标的。以强化转债绝对收益策略防御逻辑作为原有转债“固收+”策略的提升方式。 从测算结果看,“固收+”策略更新后相比之前报告上提到的方法趋势上相似,但回撤上得到了明显改善。年化收益率从约10%提升至约15%,波动虽然上升,但更多是上涨时波动贡献,回撤反而更低。持仓分布上,行业配置在2022年使用板块判断以来,基本集中在制造业上,有效的发挥了制造业利用转债融资带来预期利润增长的优势。 风险因素: 历史数据不能外推,本文仅提供数据统计和以历史数据测算提供的判断依据,不代表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