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12月经济数据:疫情扰动下降,数据好于预期-230117

文本预览:
我国四季度不变价GDP增长2.9%,较三季度GDP下降1.0个百分点,高于我们预期和市场一致预期。四季度受疫情影响,GDP增速有所下探,但12月经济数据已明显好转,生产、消费数据均好于预期,疫情因素的压制正在快速化解。当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防疫政策优化的适应期,万里风云,峰回路转,2023年我国经济基本面将显著改善,为牛市重启奠定基础。 生产韧性收官,春暖花开可期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较上月回落,但回落幅度小于我们与市场预期,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6%。12月国内各地相继迎来感染高峰,导致工业企业有效工作时长相较正常时期减弱,但随着各地区疫后修复开启,我们认为疫情对工业生产扰动将逐步减弱。我们认为2023年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将逐步缓解,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总人口自196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022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自1960年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 疫情扰动下降,就业好于预期 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成都、北京、广州、郑州等多地“烟火气”再次回归,餐饮等行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6个百分点至6.1%;其二,今年过年较早(1月22日即为农历春节),叠加疫情影响,促使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农村起到一定就业“蓄水池”作用,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5.7%。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底部回升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前值-5.9%,大幅好于市场预期,新冠正式走向“乙类乙管”,峰回路转,社零增速开启回升模式。社零表现好于预期原因有三:其一,疫情防控优化,大部分消费场景开始正常化,前期被压制的耐用品消费得到释放,如汽车零售增速由11月的-4.2%回升至+4.6%;其二,必需品消费表现强劲,中西药品零售额同比+39.8%;其三,各地陆续通过疫情感染高峰,12月中下旬起线下消费迅速回暖。 投资增速放缓,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为全年重要支撑 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比1-11月份下跌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资本开支动能分化明显,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从边际变化看,12月份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7.4%,基础设施投资当月同比增长14.3%,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下滑12.2%。地产投资依然承压,制造业投资四季度受疫情冲击面临下行压力,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具韧性,全年保持高增速;基建投资受益于政策呵护四季度维持高位增长,综合研判,基建和制造业是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风险提示 病毒变异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大国博弈超预期。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12月经济数据:疫情扰动下降,数据好于预期-230117(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12月经济数据:疫情扰动下降,数据好于预期-230117(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12月经济数据:疫情扰动下降,数据好于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我国四季度不变价GDP增长2.9%,较三季度GDP下降1.0个百分点,高于我们预期和市场一致预期。四季度受疫情影响,GDP增速有所下探,但12月经济数据已明显好转,生产、消费数据均好于预期,疫情因素的压制正在快速化解。当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防疫政策优化的适应期,万里风云,峰回路转,2023年我国经济基本面将显著改善,为牛市重启奠定基础。 生产韧性收官,春暖花开可期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较上月回落,但回落幅度小于我们与市场预期,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6%。12月国内各地相继迎来感染高峰,导致工业企业有效工作时长相较正常时期减弱,但随着各地区疫后修复开启,我们认为疫情对工业生产扰动将逐步减弱。我们认为2023年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将逐步缓解,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总人口自196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022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自1960年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 疫情扰动下降,就业好于预期 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成都、北京、广州、郑州等多地“烟火气”再次回归,餐饮等行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6个百分点至6.1%;其二,今年过年较早(1月22日即为农历春节),叠加疫情影响,促使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农村起到一定就业“蓄水池”作用,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5.7%。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底部回升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前值-5.9%,大幅好于市场预期,新冠正式走向“乙类乙管”,峰回路转,社零增速开启回升模式。社零表现好于预期原因有三:其一,疫情防控优化,大部分消费场景开始正常化,前期被压制的耐用品消费得到释放,如汽车零售增速由11月的-4.2%回升至+4.6%;其二,必需品消费表现强劲,中西药品零售额同比+39.8%;其三,各地陆续通过疫情感染高峰,12月中下旬起线下消费迅速回暖。 投资增速放缓,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为全年重要支撑 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比1-11月份下跌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资本开支动能分化明显,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从边际变化看,12月份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7.4%,基础设施投资当月同比增长14.3%,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下滑12.2%。地产投资依然承压,制造业投资四季度受疫情冲击面临下行压力,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具韧性,全年保持高增速;基建投资受益于政策呵护四季度维持高位增长,综合研判,基建和制造业是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风险提示 病毒变异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大国博弈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