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

上传日期:2023-01-18 11:04:45 / 研报作者:杨业伟赵增辉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pdf
大小:1.5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230117(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详解再贷款,展望新一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2年再贷款工具箱不断上新。2022年,受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冲击,我国经济仍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面对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央行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更是不断发力,新设立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再贷款,同时在11月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拟增设保交楼专项再贷款,“精准滴灌”的领域不断扩大。   盘点2022年上新的再贷款。(1)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系强国之基,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于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为纾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共计4000亿元,贷款本金支持比例60%,采取先贷后借,按季发放的运作机制;(2)普惠养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央行、发展委在5个省份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试点额度为400亿元,贷款本金支持比例100%,采取先贷后借,按季发放的运作机制;(3)交通物流:交通物流系市场经济命脉,但此前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交通物流运行不畅,央行设立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额度为1000亿元,贷款本金支持比例100%,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推动交通物流破堵为疏;(4)设备更新改造:制造业贷款占比长期偏低,制造业发展韧性亟待强化,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贷款本金支持比例100%,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月发放,商业银行最高放贷利率为3.2%,加之中央财政贴息2.5%,实际贷款成本将不超过0.7%;(5)保交楼:停贷风波加剧风险,已售未竣工项目体量大,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与2000亿元央行免息再贷款双措并举,破冰房地产。   从总量看2023再贷款工具可能进一步发力。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我国经济运行目前具有结构性问题,因而需要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工具发力。我们预计2023年再贷款等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会进一步发力。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去年四季度的例会上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从总量上看,2022年央行各项再贷款总规模约1.5万亿元,我们预计2023年再贷款规模从总量看进一步增长,预计在1.7万亿左右。   从投向领域来看,2023年的再贷款可能更加贴近经济政策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倾斜。具体来看:(1)常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属于长期性工具,2023年将持续。根据央行去年三季度货政报告,截止2022Q3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同比增长4766亿元,我们预计2023年支农支小再贷款继续同比增长约5000亿元。(2)2022年新创立的保交楼、设备更新、科技创新、普惠养老再贷款在2023年也将继续发力,其中2000亿保交楼再贷款在2023年可能更重落实,财新网报道截至2022年底,全国290个出现过停工情况的项目中,真正实现全面复工的比例仅占两成。我们预计政策层面上保交楼在2023年更重视督促落实。在总量上简单假设依旧维持新增2000亿元。设备更新和科技创新属于传统薄弱领域仍需重点支持,预计2023年再贷款规模分别为2000亿和4000亿,随着老龄化上升以及生育率下降,普惠养老也将继续发力,假设2023年保持400亿元再贷款新增规模。   此外2023年也可能根据经济具体形势再次创新再贷款政策工具,例如中小银行压力攀升的背景下,可能出台金融稳定再贷款。金融稳定法草案相关条例表示,央行再贷款可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城投债务压力缓释、中小企业纾困等领域的再贷款工具也值得关注。以上合计2023年各项新增再贷款规模可能在1.7万亿左右。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设备更新改造落地进度数据存在遗漏。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