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内外需弱分化-230113

文本预览:
事项: 2022年12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下降9.9%,中国进口同比下降7.5%,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 平安观点: 从产品结构和国别来看,2022年12月中国出口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各类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均为负,机电产品对我国出口拖累增大。主要机电产品中,仅汽车、船舶出口金额保持高增,当月同比分别为90.7%、37.4%。除此之外,其他主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均明显回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等产品出口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2022年12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拖累为0.8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形成拖累。2)主要贸易伙伴中仅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同比拉动为正,欧盟对我国出口同比的拉动则明显下滑。2022年四季度开始,东盟地区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RCEP生效落地后,政策红利不断显现;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尤其是2021年底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使中国、东盟之间经贸往来更加便捷;三是,东盟国家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韧性,国内需求并未明显下滑。不过东盟经济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2023年它们的经济也可能转弱,进而加重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除东盟外,其他地区对我国出口均形成拖累,尤其是2022年12月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拖累较快加大,映射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基本面仍在走弱。 2022年12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分化,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下游消费需求仍显乏力,进口同比保持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液晶显示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其中集成电路相关产品进口下降,一方面受到国内终端需求乏力,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疲软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对我国在芯片等领域的遏制加强后,国产替代亦发挥了一定作用。对进口同比拉动最大的产品包括:原油、农产品、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纸浆、成品油等。尽管原油仍是拉动中国进口同比最大的商品,但其拉动幅度从2022年11月的2.7个百分点回落至1.6个百分点。量价拆分来看,2022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和单价的同比均较上月回落。 2022年12月,中国进口、出口均保持负增长,但二者走势却出现分化:出口同比增速继续下滑的同时,进口同比增速降幅收窄。展望2023年,内外需走势或继续分化,贸易顺差或继续缩窄。内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终端需求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回暖,并带来进口增速的回升。外需方面,受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增加以及美国库存周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此外,欧美发达经济体对产业链安全的诉求提升、大国在关键领域的博弈加剧等大背景之下,中长期来看我国出口亦面临潜在压力。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内外需弱分化-2301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内外需弱分化-23011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内外需弱分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项: 2022年12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下降9.9%,中国进口同比下降7.5%,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 平安观点: 从产品结构和国别来看,2022年12月中国出口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各类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均为负,机电产品对我国出口拖累增大。主要机电产品中,仅汽车、船舶出口金额保持高增,当月同比分别为90.7%、37.4%。除此之外,其他主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均明显回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等产品出口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2022年12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拖累为0.8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形成拖累。2)主要贸易伙伴中仅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同比拉动为正,欧盟对我国出口同比的拉动则明显下滑。2022年四季度开始,东盟地区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RCEP生效落地后,政策红利不断显现;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尤其是2021年底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使中国、东盟之间经贸往来更加便捷;三是,东盟国家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韧性,国内需求并未明显下滑。不过东盟经济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2023年它们的经济也可能转弱,进而加重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除东盟外,其他地区对我国出口均形成拖累,尤其是2022年12月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拖累较快加大,映射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基本面仍在走弱。 2022年12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分化,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下游消费需求仍显乏力,进口同比保持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液晶显示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其中集成电路相关产品进口下降,一方面受到国内终端需求乏力,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疲软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对我国在芯片等领域的遏制加强后,国产替代亦发挥了一定作用。对进口同比拉动最大的产品包括:原油、农产品、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纸浆、成品油等。尽管原油仍是拉动中国进口同比最大的商品,但其拉动幅度从2022年11月的2.7个百分点回落至1.6个百分点。量价拆分来看,2022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和单价的同比均较上月回落。 2022年12月,中国进口、出口均保持负增长,但二者走势却出现分化:出口同比增速继续下滑的同时,进口同比增速降幅收窄。展望2023年,内外需走势或继续分化,贸易顺差或继续缩窄。内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终端需求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回暖,并带来进口增速的回升。外需方面,受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增加以及美国库存周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此外,欧美发达经济体对产业链安全的诉求提升、大国在关键领域的博弈加剧等大背景之下,中长期来看我国出口亦面临潜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