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pdf
大小:40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230115(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降本及电价政策推动大储市场高景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整体观点:   储能、电网和电新0-1是我们持续看好的赛道:(1)储能是2023年电新最景气的赛道,我们更认可美国储能、中国大储放量及盈利预期改善的逻辑,户储则需要重点关注22Q4及23Q1业绩情况。(2)消纳能力的建设是2023年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消纳压力下,数字电网、虚拟电厂均将持续推进。(3)新技术方面重点关注光伏HJT、POE粒子国产化、风电滑动轴承、压缩空气储能、新型拓扑储能结构等领域。   风光锂板块需要把握投资节奏:(1)光伏方面,华能6GW光伏组件集采考虑组件价格波动,并做传导,运营商、储能环节受益。出现阶段性供需紧缺的石英砂、POE粒子、电池片环节亦具备一定的投资机会。(2)风电方面,23年有望成为风电装机大年,在装机需求回暖时板块或将迎来反弹,我们认为风电企业23年Q1和Q2业绩是重要观测指标。(3)锂电板块有望在我国消费复苏期间迎来阶段性反弹,具有优势的头部企业、受益于出海逻辑标的是重点投资方向。   建议关注:东方电气、东方电子、恒实科技、许继电气、林洋能源、苏文电能、芯能科技、阳光电源。   储能:   1、大储板块   2023年储能板块三大催化因素:硅料价格下行带来储能量利齐升、碳酸锂价格下行带来集成厂商盈利修复、储能盈利模式改善提升制造端盈利水平。   (1)从12月26日开始,市场在反映硅料价格下行对储能板块带来的利好。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需要重点观测春节后储能的招中标数据,2022年上半年储能的招中标量较少,如果春节后储能招中标数据仍维持在22Q3/Q4的高位水平,有望上修23年整体的储能装机预期。   (2)此外,储能电芯价格也是重要需要重点观测的数据。一方面,储能电芯占整个储能集成成本的比重高,储能电芯价格下行,有助于下游储能运营商的IRR提升;另一方面,此前储能电芯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被储能集成商承担,若电芯价格开始松动下行,对储能集成商是较大的利好。   (3)储能盈利模式层面,多个省份都在做各类尝试。我们认为,独立储能模式下,通过租赁费、调频、调峰和一定的容量补偿共同赚取收益,会是主流的选择。可以着重观测山东省独立储能电站调频的落地情况、山西省一次调频高收益的可持续性,以及其他省份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的进展情况。   2、户储板块   本周欧洲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较上周的价格有所下降,以德国为例,本周均价为73欧元/MWh,环比上周-28%。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仍然处于低位。对于户储这种“高景气、高预期”板块,我们认为22Q4和23Q1的业绩情况尤为重要。   3、投资层面   (1)储能板块仍然是2023年电新最景气的赛道。   (2)大储及泛储能领域:选股维度上,可围绕两条主线进行:第一条主线,重点关注主业与储能领域共振的公司,阳光电源(地面电站逆变器+储能)、林洋能源(光伏EPC+储能);第二条主线,重点关注低估值标的,23年储能有望上量的四方股份(根据wind一致预期,23年估值18倍)、火电与抽蓄领域的东方电气(根据wind一致预期,23年估值17倍)。   (3)户储领域:短期来看,板块潜在的估值提振因素为业绩预告的披露;中期来看,估值中枢提升仍然需要市场打消对需求的担心,俄乌冲突缓和后相关公司的订单情况是重要的观测指标。   电网:   1、特高压方面:   我国将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特高压起到平衡能源与负荷分布、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作用,是坚强智能电网重要骨架,在“十四五”期间仍将继续保障新能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特高压同时承担着托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任务,政府亦将持续加大特高压建设投资。   特高压设备龙头在2023-2024年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建议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   2、电力市场方面: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持续推进中。电力现货重点在于发现电力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值属性,通过中长期与现货、现货与辅助服务、省间与省内几个市场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储能、分布式资源、虚拟电厂等多主体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对新型能源体系下电力平衡的市场机制保障。储能的调节作用、绿电的环境效益、火电的容量支撑在新的市场机制设计下,将被重新发现,盈利模式将不断完善,有利于调动市场资源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但是,电力市场改革是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调整,真正发挥作用仍需一段时间。   虚拟电厂技术服务与运营商,建议关注:东方电子、恒实科技。   锂电:   1、锂电:   (1)继上周Tesla中国区降价之后,全球范围内Tesla也开始进行大降价,同时这一举措也带动了问界等车企进行降价。我们认为目前Tesla受制于订单压力,率先发起价格战,对应价格区间的竞争对手被迫降价,这一举动势必要将补贴退坡与降价的双重压力传递至供应链上,电池环节需要承担一部分降本压力。目前锂价持续回落,缓解一部分成本压力,同时正负极等材料环节加工费的下降也让渡一部分利润给到电池环节,我们认为后续需要关注电池环节利润率影响情况。同时本周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科达利先后公布2022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均符合预期,这也意味着前期受上游加工费影响的中游企业,其利润率水平正在持续好转。在锂电中游各环节产能逐渐过剩的大背景下,头部企业对成本的把控更强,更具有议价权。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中科电气、杉杉股份。   (2)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为57.2GWh,同比增长65.7%。其中,宁德时代11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3.4GWh,持续位居第一名,同比增长83.4%,市占率从2021年同期的36.9%上升至40.9%,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我们认为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提高是前期海外项目开始逐步释放的表现,也意味着中国锂电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在海外进一步显现。   由于海外新能源车产业链建设进度不佳且成本水平较高,因此后续基于我国成熟产业链的整车+供应链海外出口是核心看点。美国市场当前新能源车渗透率低,2023年有望实现高增速,中游材料供应链仍有望受益于美国市场的高景气度,建议关注受益于出海逻辑的电动车标的、受益于美国市场高增速且具有弹性的材料标的、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提升的标的。建议关注:宁德时代、富临精工、祥鑫科技、恩捷股份、芳源股份、当升科技、贝特瑞。   2、钠离子电池:   1月6日,美联新材发布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辽宁美彩新材、湖南立方新能源、鞍山七彩化学等四方企业,就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事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认为这一举动有望加速普鲁士蓝技术路线产业化开发,为钠电成熟路线带来更多选择。近日Tesla降价,直接增加了整体产业链的成本压力,而目前新能源车产业链主要矛盾在于碳酸锂价格的高企,我们认为钠电的技术和产业化加速开发有望降低锂价,缓解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压力。目前头部车企的迫切需求有望加速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降本。   建议关注: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维科技术;正极环节,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新材、美联新材;负极环节,贝特瑞、杉杉股份、翔丰华;电解液,丰山集团、天赐材料、多氟多。   3、PET铜箔:   设备端在手订单与技术参数等前瞻指标,显示复合集流体正驶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1月,东威科技2022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五金电镀领域设备和新能源领域设备大幅增长,特别是新能源镀膜设备市场需求增长旺盛,订单量超预期增长,确认收入同比增长1462.26%。随着复合铜箔0-1发展,公司订单充足,根据2022年12月8日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公司新能源设备在手订单已经达到20多亿元,保障未来业绩增长。2022年12月19日,公司公告首台真空磁控溅射双面镀铜设备通过客户预验收,预计2023年出货不低于50台。设备线速、幅宽、生产良率是决定复合铜箔降本、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东威订单的设备线速进一步提升,验证了复合铜箔技术迭代速度,技术进步的空间同样巨大。   我们认为复合集流体是2023年长期空间、标的弹性、技术迭代空间最大的0-1细分方向之一。一步/两步/三步法、铜箔/铝箔、pet/pp,复合集流体技术具备迭代的广度与深度,光伏与半导体技术的降维应用同样提供了持续创新动力。   建议关注差异化路线中二阶导确定性更强的设备厂商,以及与下游客户绑定较深,有确定性订单的箔材厂商:东威科技、骄成超声、宝明科技、利元亨、三孚新科、元琛科技。   4、半固态:   12月15日,亿纬锂能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基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薄膜的软包固态电池,可实现120°可弯曲、150度高温下稳定放电;基于50Ah软包的半固态电池可实现330Wh/kg,1000次循环,温度范围扩展至80度,装车验证中;全固态电池1.0规划于2024年推出。11月22日,卫蓝车规级固态动力电芯下线仪式举行,卫蓝湖州基地第一颗固态动力电芯正式下线。   半固态路线对于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更迭程度小,被视作全固态的过渡路线。半固态仍需隔膜、电解液,此外增加了固态电解质涂层、原位固态化锂盐等材料,例如锂镧锆氧(LLZO)、磷酸钛铝锂(LATP)、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型锂盐等增量材料供应链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华盛锂电、当升科技、贝特瑞、赣锋锂业。   5、氢能:   1月12日,亿华通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402”。继成为首家A股上市的氢企后,亿华通再度成为在港上市的中国首家以氢能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亿华通本次全球发售H股总数为17628000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50835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2.88%;国际发售1711965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97.12%。根据每股H股发售价60港元计算,经扣除全球发售相关承销佣金及其他估计费用后,并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公司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9.828亿港元,港股估值70.5亿港元。公司此次上市也意味着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产业链公司尚未大量盈利,A股对公司资质要求较高,而港股可以作为除A股以外另一个帮助企业获得资本融资的选择,有望带动国内氢能企业选择港股IPO。建议关注:昇辉科技、雄韬股份、京城股份、厚普股份。   光伏:   光伏主链方面   1、各环节价格情况:硅料新产能持续释放,供应量仍呈现增长趋势,库存规模快速累积,导致其低价区间继续下跌。硅片价格范围逐渐趋稳,主要原因是电池环节整体稼动较为平稳,硅片具有一定规模的刚性需求,硅片价格在春节假期前有望保持平稳。电池片价格本周未出现明显变化,后续走势的主要影响在于电池厂的排产变化。组件环节在邻近春节期间交付逐渐收尾,价格小幅下跌。   2、华能6GW光伏组件调价机制解析   1月13日,华能公布6GW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标段1(4.5GW)、标段2(0.5GW)P型双面第一候选人报价为1.88元/W、1.84元/W,整体最低报价1.83元/W,同时该项目招标时已明确调价机制。   根据智汇光伏公众号,华能项目的调价机制,参考价Pi为PVInfoLink公布的182mm单面单晶PERC组件均价,中标价为P0,组件浮动率k=(Pi-P0)/Pi(注:浮动率k并不是跌幅,跌幅=-k/(1-k)),后续执行价格将有三种可能性(仅考虑组件价格未来下跌情况):   (1)若k大于-2%(跌幅小于1.96%),则执行价格按原中标价执行,组件中标企业相对受益。   (2)若k小于-2%但大于-15.34%(跌幅大于1.96%但小于13.30%)(如果组件中标价1.83元/W,界限约为1.59元/W),则执行价格将有所调整,但仍将高于参考价,组件中标企业相对受益。   (2)若k小于-15.34%(跌幅大于13.30%),则执行价格将有所调整,且低于参考价,华能集团相对受益。   3、投资方面,市场对于2023年Q1“量增”的预期较为一致。   (1)从“量增”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确定性较强的环节为辅材、EPC:   辅材环节,建议关注海优新材、福斯特、赛伍技术、激智科技、福莱特、通灵股份、快可电子、宇邦新材;   EPC环节,建议关注能辉科技、苏文电能、芯能科技、晶科科技、林洋能源。   (2)可能存在阶段性供需紧缺的石英砂、POE粒子、大尺寸PERC电池片,亦具备一定的投资机会:   石英砂环节,建议关注石英股份、菲利华、欧晶科技;   POE粒子环节,建议关注鼎际得、岳阳兴长、东方盛虹;   大尺寸电池片环节,建议关注钧达股份、爱旭股份。   (3)一体化组件企业也有望受益于排产的改善,需要同时重点关注22Q4和23Q1高价库存的影响。   (4)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而获得超过同行的单瓦盈利,进而带来潜在的估值溢价,建议关注通威股份、TCL中环、隆基绿能。   光伏新技术方面   1、TOPCon:本周仕净科技拟投24GWTOPCon电池项目,其中一期18GW拟于2023年4月开工,2023年11月投产;晶科发布第二代TigerNeo组件,72片组件效率23.23%;捷泰科技滁州二期8GW项目设备进场;浙江日月集团签约绍兴市,项目一期建设10GWTOPCon电池项目。TOPCon路线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激光SE助力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超额利润加持下新投资加速进场,设备商迎来订单窗口期。建议关注:捷佳伟创、微导纳米、帝尔激光、海目星。   2、HJT:本周华晟宣城三期2.4GW首线设备进场;明阳智能5GWHJT电池一期项目和2GWHJT组件在盐城和韶关投产;三五互联眉山5GWHJT电池项目开工;浙江日月签约绍兴市,项目一期建设10GWTOPCon及HJT电池项目;乾景园林拟定增4.7亿元用于1GWHJT电池、2GWHJT组件项目。展望2023年初,在银包铜+0BB助力下,异质结有望迎来平价拐点,长期来看,铜电镀有望成为异质结金属化的最终方案。建议关注:迈为股份、赛伍技术、苏州固锝。   3、BC电池:本周隆基拟将原西咸乐叶HPBC电池项目从15GW扩大至29GW,预计投产时间2023年9月。   风电:   1、1月11日,中国电建2023年度16GW风机集采项目开标(不含塔筒),价格情况如下:   (1)包件一陆风5GW,平均报价1644元/kW,最低报价1452元/kW(三一);   (2)包件二陆风10GW,平均报价1606元/kW,最低报价1452元/kW(三一);   (3)包件三海风1GW,平均报价为2900元/kW,最低报价2353元/kW(金风)。   本次海风机组报价下降明显,2022年海上风机(含塔筒)价格呈下降趋势,上半年主要位于4000-4500元/kW,下半年降至3500-4000元/kW。相比于12月份开标的大唐南澳勒门I海风扩建项目机组(不含塔筒)单价3329元/kW,本次海风最低报价降幅达29%。海风机组的快速降价能够进一步带来海风项目建设成本的降低,从而刺激23年海风的开发需求。   2、22年1-11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降8.83%,我们认为风电板块整体的转折点在于装机需求的回暖,此时板块或将迎来反弹。22年至今风机招标量数据可观,公开招标+集采:陆风93GW,海风23GW,能够为23年风电新增装机需求提供有力支撑,23Q1有望成为风电企业的业绩转折点。   3、后续可围绕以下环节进行投资,(1)海上风电产业链:整机环节关注三一重能、明阳智能;塔筒和管桩环节关注海力风电、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缆环节关注东方电缆、宝胜股份、太阳电缆、起帆电缆、中天科技。(2)风电轴承环节:降本压力下国产替代进度有望加速,关注新强联、恒润股份;滑动轴承替代滚动轴承,关注长盛轴承、双飞股份。(3)其他受益于行业景气标的:关注金雷股份、日月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