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月报:2023年5个机会判断-230111

文本预览:
一、军工电子行情回顾: 12月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指数(-3.64%),军工(申万)指数(-4.63%),跑赢行业1.00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2.66%),深证成指(-3.80%),创业板指(-4.70%); 涨跌幅前三:北方导航(+16.94%)、烽火电子(+14.21%)、铖昌科技(+9.92%); 涨跌幅后三:兴森科技(-19.20%)、智明达(-15.07%)、中国长城(-14.64%)。 二、本月主要观点: 随着11月军工电子板块的快速回调,当前军工电子估值水平已经处于低位(2018年以来的17%分位),因此在12月疫情防控优化后,较于行业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军工电子作为武器装备兵力“倍增器”,在当前新型武器装备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在当前“十四五”军工行业高景气的环境下,军工电子将持续受益。对2023年军工电子,有以下机会判断: 1、关注军工电子的结构性机会。2023年是“十四五”的中坚之年,在前两年中,受益装备放量、“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要求以及自主可控,军工电子相关公司普遍相比行业有更高的业绩增速,同时在股价方便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弹性。但随着行业基数的快速提升,军工电子或将会业绩边际放缓。我们认为未来军工电子将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一方面是从“量”到“质”的结构性转变,随着当前军工电子产能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解决了以往供不应求以及国产替代产能不足的问题,“质”的问题将越加突出,一些高性能产品将是未来军工电子行业技术突破的重点; 另一方面是从“单”到“多”领域的结构转变,当前军工电子上市公司数量是军工行业中占比最多的,在军工行业快速发展初期,涌现出了一批军工电子公司。但随着基数的增大,未来相关军工电子公司想要继续维持较高增速,产品从以往的单领域想多领域应用就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多关注下游客户拓展空间较大的企业。 2、美制裁持续加码下的自主可控机会。从2022年下半年美对中的科技制裁动作来看,其力度不断加码,制裁措施已从行政指令上升到立法禁止,制裁范围已从半导体扩展到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新能源汽车,制裁对象已从对企业制裁延伸到禁止人员交流。军工行业具有天然的“自主可控”属性,在芯片法案和近期相关制裁事件后,国产替代的进程将更为坚定,或进一步提速。 3、民机国产替代的机会。12月我国民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C919方面,全球首家用户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ARJ21方面,中国商飞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航电系统作为机载设备的重要组成,更新换代速度快。从全球的市场格局来看,航电产品由于涉及分系统和较多的部件产品,相应的配套商较多而系统集成商相对集中。国外航电设备主要供应商包括GE、Rockwell、Honeywell、Raytheon等。当前我国民机基本依赖于进口,航电系统基本也为进口品牌。以C919系列为代表的国产飞机产业的发展正在拉动国产航电系统的发展,民机航电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大。 4、国企改革下,军工电子相关集团的投资机会。随着国企三年改革的收官,以及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几年军工央企在改革方面的动作频频。中国电科以及中国电子两个集团作为国内军工电子主力军,旗下相关军工电子企业有望受益,在股权激励、经营效率提升以及核心资产上市等方面的动作将持续增加,创造出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投资机会。 5、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核心军工电子次新股的投资机会。2022年12月长盈通、燕东微两家军工电子企业相继上市。随着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北交所的推出等,大幅降低了军工企业上市门槛,得益于十四五军工高景气,相关核心军工电子上市公司持续上市,同时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2022年以来,一些核心军工电子次新股表现出众,如铖昌科技、臻镭科技、振华风光、国博电子等。 三、建议关注 紫光国微(特种芯片);大立科技(红外制导);新雷能(军工电源);雷电微力、国博电子(TR组件);振华科技(军工电子元器件);火炬电子、鸿远电子、宏达电子(高端电容);智明达(嵌入式计算机);中国软件、中国长城(信创);国睿科技(雷达整机)。 四、风险提示 ①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军品降价压力增大,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②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③海外技术封锁对行业冲击; ④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月报:2023年5个机会判断-23011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月报:2023年5个机会判断-230111(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月报:2023年5个机会判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一、军工电子行情回顾: 12月中航证券军工电子指数(-3.64%),军工(申万)指数(-4.63%),跑赢行业1.00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2.66%),深证成指(-3.80%),创业板指(-4.70%); 涨跌幅前三:北方导航(+16.94%)、烽火电子(+14.21%)、铖昌科技(+9.92%); 涨跌幅后三:兴森科技(-19.20%)、智明达(-15.07%)、中国长城(-14.64%)。 二、本月主要观点: 随着11月军工电子板块的快速回调,当前军工电子估值水平已经处于低位(2018年以来的17%分位),因此在12月疫情防控优化后,较于行业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军工电子作为武器装备兵力“倍增器”,在当前新型武器装备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在当前“十四五”军工行业高景气的环境下,军工电子将持续受益。对2023年军工电子,有以下机会判断: 1、关注军工电子的结构性机会。2023年是“十四五”的中坚之年,在前两年中,受益装备放量、“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要求以及自主可控,军工电子相关公司普遍相比行业有更高的业绩增速,同时在股价方便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弹性。但随着行业基数的快速提升,军工电子或将会业绩边际放缓。我们认为未来军工电子将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一方面是从“量”到“质”的结构性转变,随着当前军工电子产能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解决了以往供不应求以及国产替代产能不足的问题,“质”的问题将越加突出,一些高性能产品将是未来军工电子行业技术突破的重点; 另一方面是从“单”到“多”领域的结构转变,当前军工电子上市公司数量是军工行业中占比最多的,在军工行业快速发展初期,涌现出了一批军工电子公司。但随着基数的增大,未来相关军工电子公司想要继续维持较高增速,产品从以往的单领域想多领域应用就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多关注下游客户拓展空间较大的企业。 2、美制裁持续加码下的自主可控机会。从2022年下半年美对中的科技制裁动作来看,其力度不断加码,制裁措施已从行政指令上升到立法禁止,制裁范围已从半导体扩展到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新能源汽车,制裁对象已从对企业制裁延伸到禁止人员交流。军工行业具有天然的“自主可控”属性,在芯片法案和近期相关制裁事件后,国产替代的进程将更为坚定,或进一步提速。 3、民机国产替代的机会。12月我国民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C919方面,全球首家用户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ARJ21方面,中国商飞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航电系统作为机载设备的重要组成,更新换代速度快。从全球的市场格局来看,航电产品由于涉及分系统和较多的部件产品,相应的配套商较多而系统集成商相对集中。国外航电设备主要供应商包括GE、Rockwell、Honeywell、Raytheon等。当前我国民机基本依赖于进口,航电系统基本也为进口品牌。以C919系列为代表的国产飞机产业的发展正在拉动国产航电系统的发展,民机航电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大。 4、国企改革下,军工电子相关集团的投资机会。随着国企三年改革的收官,以及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几年军工央企在改革方面的动作频频。中国电科以及中国电子两个集团作为国内军工电子主力军,旗下相关军工电子企业有望受益,在股权激励、经营效率提升以及核心资产上市等方面的动作将持续增加,创造出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投资机会。 5、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核心军工电子次新股的投资机会。2022年12月长盈通、燕东微两家军工电子企业相继上市。随着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北交所的推出等,大幅降低了军工企业上市门槛,得益于十四五军工高景气,相关核心军工电子上市公司持续上市,同时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2022年以来,一些核心军工电子次新股表现出众,如铖昌科技、臻镭科技、振华风光、国博电子等。 三、建议关注 紫光国微(特种芯片);大立科技(红外制导);新雷能(军工电源);雷电微力、国博电子(TR组件);振华科技(军工电子元器件);火炬电子、鸿远电子、宏达电子(高端电容);智明达(嵌入式计算机);中国软件、中国长城(信创);国睿科技(雷达整机)。 四、风险提示 ①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军品降价压力增大,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②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③海外技术封锁对行业冲击; ④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