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银行行业2022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点评: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230111

文本预览:
核心观点 事件: 1 月 10 日,央行发布 12 月金融统计数据,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4 万亿,同比多增 2665 亿,市场预期 1.2 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1%,环比提升 0.1 个百分点; 12 月新增社融 1.31 万亿,同比少增 1.05 万亿,市场预期 1.61 万亿。 信贷表现好于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持续亮眼。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4 万亿,市场预期 1.2 万亿,信贷总量表现好于预期。从结构上来看,居民贷款仍弱,其中短贷减少 113 亿,同比少增 270 亿,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 1865 亿,同比少增1693 亿,前者仍然受到疫情的制约,后者反映地产销售依然疲弱,居民信心不足,仍需政策持续助力缓解。 12 月企业贷款增加 1.26 万亿,同比多增 6017 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延续较好表现,新增 1.21 万亿,同比多增 8717 亿,多增幅度为全年峰值;企业短贷减少 416 亿,同比少减 638 亿,票据新增 1146 亿,同比少增 2941亿。 总体来看, 12 月信贷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也好于季节性,尤其是结构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强势表现值得关注,反映积极的宽信用政策发力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要求各主要银行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表明宽信用的政策基调延续。 展望而言,我们认为信贷需求最差的时刻或已过去,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地产政策的持续宽松, 政策性金融工具、基建项目加速落地, 预计后续信贷需求有望逐步修复,我们对 2023 年银行信贷开门红的表现保持乐观态度。 政府债、企业债拖累,新增社融低于季节性表现。 12 月新增社融 1.31 万亿,市场预期 1.61 万亿,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 9.6%。分结构来看,债券融资和政府债仍为主要拖累。 12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 1.44 万亿,同比多增4004 亿。政府债方面, 12 月净融资规模 2781 亿,同比少增 8893 亿,政府债对社融拖累延续。 12 月非标融资下降 1418 亿,同比大幅少减 4970 亿,其中信托贷款是主要支撑, 12 月信托贷款减少 764 亿,同比少减 3789 亿,反映信托贷款的监管压力边际减轻。直接融资方面, 12 月企业债减少 2709 亿,同比少增 4876 亿,疫情影响下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或也与表内信贷支持增多有关。12 月股票融资规模 1485 亿,环比明显改善,与资本市场表现基本一致。 M1、 M2 增速回落,居民存款持续累积。 12 月 M1 同比 3.7%,增速环比回落 0.9 个百分点, M2 同比 11.8%,增速较上月末回落 0.6 个百分点, M1 和 M2 剪刀差较上月末扩大 0.3 个百分点。 12 月存款新增 7242 亿,同比少增 4403 亿,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企业和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反映居民存款配置仍在增加。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12 月信贷明显表现好于季节性, 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走强,反映积极的宽信用政策发力效果。展望而言,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持续宽松、经济温和复苏等积极因素下,我们对后续信贷需求的修复和信贷增长继续保持乐观态度。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安全边际充分,经济边际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板块极度悲观预期改善带来的配置机会,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 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优质中小行区域逻辑仍然坚挺,资本补充诉求下未来业绩持续释放的动力充足, 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 成都银行(601838,买入)、沪农商行(601825,买入); 此外, 经济复苏、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建议关注以邮储银行(601658,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为代表的前期表现受风险压制的大中型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疫情反复超预期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银行行业2022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点评: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2301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银行行业2022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点评: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2301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银行行业2022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点评: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核心观点 事件: 1 月 10 日,央行发布 12 月金融统计数据,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4 万亿,同比多增 2665 亿,市场预期 1.2 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1%,环比提升 0.1 个百分点; 12 月新增社融 1.31 万亿,同比少增 1.05 万亿,市场预期 1.61 万亿。 信贷表现好于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持续亮眼。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4 万亿,市场预期 1.2 万亿,信贷总量表现好于预期。从结构上来看,居民贷款仍弱,其中短贷减少 113 亿,同比少增 270 亿,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 1865 亿,同比少增1693 亿,前者仍然受到疫情的制约,后者反映地产销售依然疲弱,居民信心不足,仍需政策持续助力缓解。 12 月企业贷款增加 1.26 万亿,同比多增 6017 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延续较好表现,新增 1.21 万亿,同比多增 8717 亿,多增幅度为全年峰值;企业短贷减少 416 亿,同比少减 638 亿,票据新增 1146 亿,同比少增 2941亿。 总体来看, 12 月信贷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也好于季节性,尤其是结构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强势表现值得关注,反映积极的宽信用政策发力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要求各主要银行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表明宽信用的政策基调延续。 展望而言,我们认为信贷需求最差的时刻或已过去,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地产政策的持续宽松, 政策性金融工具、基建项目加速落地, 预计后续信贷需求有望逐步修复,我们对 2023 年银行信贷开门红的表现保持乐观态度。 政府债、企业债拖累,新增社融低于季节性表现。 12 月新增社融 1.31 万亿,市场预期 1.61 万亿,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 9.6%。分结构来看,债券融资和政府债仍为主要拖累。 12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 1.44 万亿,同比多增4004 亿。政府债方面, 12 月净融资规模 2781 亿,同比少增 8893 亿,政府债对社融拖累延续。 12 月非标融资下降 1418 亿,同比大幅少减 4970 亿,其中信托贷款是主要支撑, 12 月信托贷款减少 764 亿,同比少减 3789 亿,反映信托贷款的监管压力边际减轻。直接融资方面, 12 月企业债减少 2709 亿,同比少增 4876 亿,疫情影响下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或也与表内信贷支持增多有关。12 月股票融资规模 1485 亿,环比明显改善,与资本市场表现基本一致。 M1、 M2 增速回落,居民存款持续累积。 12 月 M1 同比 3.7%,增速环比回落 0.9 个百分点, M2 同比 11.8%,增速较上月末回落 0.6 个百分点, M1 和 M2 剪刀差较上月末扩大 0.3 个百分点。 12 月存款新增 7242 亿,同比少增 4403 亿,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企业和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反映居民存款配置仍在增加。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12 月信贷明显表现好于季节性, 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走强,反映积极的宽信用政策发力效果。展望而言,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持续宽松、经济温和复苏等积极因素下,我们对后续信贷需求的修复和信贷增长继续保持乐观态度。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安全边际充分,经济边际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板块极度悲观预期改善带来的配置机会,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 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优质中小行区域逻辑仍然坚挺,资本补充诉求下未来业绩持续释放的动力充足, 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 成都银行(601838,买入)、沪农商行(601825,买入); 此外, 经济复苏、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建议关注以邮储银行(601658,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为代表的前期表现受风险压制的大中型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疫情反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