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评级-开发区平台样本:西安高新控股:资产与负债详解-230105

文本预览:
摘要: 对于开发区的研究,此前我们多从省份的视角梳理了各省概况,本文转向于具体平台,就平台而言,我们更关注什么?而在这诸多的开发区样本之中,我们选择开发区大市西安市中的西安高新为例,以区域内主要平台西安高新控股作为样本,进行拆解和分析。 之所以选择西安高新控股,主要出发点如下: 1.主体体量极大,2,000亿的资产之下,1,400亿的有息债务体量亦不容小觑,“大而强”的逻辑是否是主体的再融资法宝。 2.西安高新区的“盛名”之下,平台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这代表了开发区平台发展之中存在的一种样本:开发区发展尚可但平台逐步转型下,城投成色的下降后,我们如何看待这类主体。 第一个维度,我们仍回顾了区域的基本面以及主体的地位。西安高新区,不管是产业观感还是经济数据层面,均如我们所述,是极具能力的。此外,高新控股作为三大区属平台之一,聚焦于产业园的开发,相比较西安高新金控和西安高科集团,城投属性更强。 第二个维度,分析高新控股旗下的业务概况。主体业务重分类为市政基建、学校资产租赁及产业园开发三大块,其中基建业务也多围绕相关产业园开发进行。现金流方面,相对市场化的经营现金流主要有学校资产的租赁回款(4.76亿元左右)、产业园租赁(3亿元左右),此外则多是金额大但回款不确定性的政府及相关单位回款,因此主体业务层面的现金流依赖仍然是区域政府。 第三个维度,则是财务报表视角下的资金沉淀。 以合并报表出发,主体有息债务的规模增幅在700亿元左右,资产的沉淀中分为基建项目(305亿元以上)、产业园(+266亿元)、和股东方占款(149亿元:大股东高新管委会49亿元和二股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几个方向。 以母公司报表出发,有息债务的增幅规模为455亿元,资产的沉淀中分为基建项目(272亿元以上)、产业园区(320亿元)、股东方占款(166亿元:其中大股东高新管委会66亿元,二股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和产业类投资(17亿元:高新金控主体)等几个方向 两者综合来看,资金中纯粹基建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发金额接近,分别在40%左右;细节方面,存在两个金额巨大的资金去向:其一是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开发(两个视角下金额均在200亿元左右);其二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占款也是重要的去向,从公开渠道来看,这笔资金或多流向于区域产业扶持,如何回款存疑。 因此,回归到债务偿还的本质上,对于西安高新控股如此的样本,从其业务及投资来看,是涉足了大量的产业项目,拥有城投属性下降却仍高度依赖区域政府的矛盾。 而到最终的投资视角上,我们很难割舍此类开发区的核心主体但同时却也难以安心,城投产业化注定是难走的一条路,而负债资产匹配的合理和有效或许才是最终信仰的支撑,这一点,西安高新控股仍有差距。
展开>>
收起<<
《YY评级-开发区平台样本:西安高新控股:资产与负债详解-23010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Y评级-开发区平台样本:西安高新控股:资产与负债详解-230105(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YY评级《开发区平台样本:西安高新控股:资产与负债详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摘要: 对于开发区的研究,此前我们多从省份的视角梳理了各省概况,本文转向于具体平台,就平台而言,我们更关注什么?而在这诸多的开发区样本之中,我们选择开发区大市西安市中的西安高新为例,以区域内主要平台西安高新控股作为样本,进行拆解和分析。 之所以选择西安高新控股,主要出发点如下: 1.主体体量极大,2,000亿的资产之下,1,400亿的有息债务体量亦不容小觑,“大而强”的逻辑是否是主体的再融资法宝。 2.西安高新区的“盛名”之下,平台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这代表了开发区平台发展之中存在的一种样本:开发区发展尚可但平台逐步转型下,城投成色的下降后,我们如何看待这类主体。 第一个维度,我们仍回顾了区域的基本面以及主体的地位。西安高新区,不管是产业观感还是经济数据层面,均如我们所述,是极具能力的。此外,高新控股作为三大区属平台之一,聚焦于产业园的开发,相比较西安高新金控和西安高科集团,城投属性更强。 第二个维度,分析高新控股旗下的业务概况。主体业务重分类为市政基建、学校资产租赁及产业园开发三大块,其中基建业务也多围绕相关产业园开发进行。现金流方面,相对市场化的经营现金流主要有学校资产的租赁回款(4.76亿元左右)、产业园租赁(3亿元左右),此外则多是金额大但回款不确定性的政府及相关单位回款,因此主体业务层面的现金流依赖仍然是区域政府。 第三个维度,则是财务报表视角下的资金沉淀。 以合并报表出发,主体有息债务的规模增幅在700亿元左右,资产的沉淀中分为基建项目(305亿元以上)、产业园(+266亿元)、和股东方占款(149亿元:大股东高新管委会49亿元和二股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几个方向。 以母公司报表出发,有息债务的增幅规模为455亿元,资产的沉淀中分为基建项目(272亿元以上)、产业园区(320亿元)、股东方占款(166亿元:其中大股东高新管委会66亿元,二股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和产业类投资(17亿元:高新金控主体)等几个方向 两者综合来看,资金中纯粹基建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发金额接近,分别在40%左右;细节方面,存在两个金额巨大的资金去向:其一是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开发(两个视角下金额均在200亿元左右);其二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100亿元占款也是重要的去向,从公开渠道来看,这笔资金或多流向于区域产业扶持,如何回款存疑。 因此,回归到债务偿还的本质上,对于西安高新控股如此的样本,从其业务及投资来看,是涉足了大量的产业项目,拥有城投属性下降却仍高度依赖区域政府的矛盾。 而到最终的投资视角上,我们很难割舍此类开发区的核心主体但同时却也难以安心,城投产业化注定是难走的一条路,而负债资产匹配的合理和有效或许才是最终信仰的支撑,这一点,西安高新控股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