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社服行业深度报告:健身专题报告:卡路里,“云”燃烧-230106

文本预览:
1.1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业驶入“快车道”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和上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7811亿元,在2014-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预计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我国健身行业智能化转型:我国健身行业起步较晚,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健身群体数量持续上升,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起步、培育、成长和发展4个阶段,新技术赋能下的智慧健身生态可以更高效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健身需求。 国家政策持续引导:国家持续推出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投入资金加强全国范围的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众体育健康意识的觉醒,驱动健身行业快速发展。 国内健身市场规模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健身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灼识数据,2018-2021年,国内健身市场规模分别为5574亿元/6488亿元/7151亿元/7866亿元,预计2021-201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3.5%,2026年国内健身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793亿元。 国内健身群体不断扩大:根据灼识数据,2018-2021年,国内健身人群数量分别为2.32亿人/2.57亿人/2.83亿人/3.03亿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为全球健身人群(即每周参与两次以上健身活动的人士)最多的国家,预计2021年-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复合年增长率为美国及欧洲的近两倍,中国2021年至2026年的符合年增长率为13.5%,中国/美国/欧洲的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5%/3.4%/3.0%,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达到4.16亿人。 1.2国民健身意识日益提升,人均消费和渗透率提升空间仍较大 国内健身人均消费不到3000元:根据灼识数据,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2596元/人,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消费14269元/人,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国内健身人口渗透率不到美国的1/2:根据灼识咨询,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呈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渗透率(指健身人群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为21.5%,美国为48.2%,欧洲为41.2%,预计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上升至29.3%。 1.3疫情催化居家健身,线上健身成为主流 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线下健身人群正逐步向线上转化,刘畊宏的爆火更是掀起了全民居家健身潮,叠加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助推居家健身的风靡,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灼识咨询数预计,从2021-2026年,国内健身市场的规模将由7866亿元增加到近1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这其中线上健身的市场规模将由约3700亿元增加到近9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3%,远远高于线下的7%;预计线上健身市场占比由2021年的47%提升至61%,超过线下健身市场。 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线下健身人群正逐步向线上转化,刘畊宏的爆火更是掀起了全民居家健身潮,叠加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助推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 线下健身会员增速远低于线上健身月活跃用户增速:根据灼识数据,线上健身会员及健身内容的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从2016年的约140万增加才2021年的1.38亿,看来预计到2026年将达不到2.38亿,2021年才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中国线下健身房会员总数预计将从2021年的4100万增加才2026年的4700万,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6%,远低于线上健身会员的增速度。 未来5年中国线上健身渗透率增速有望超过美国:根据灼识数据,中国2021年线上健身订购渗透率为4.8%,而美国为10.7%。与线上音乐及线上视频等其他行业相比,目前中国的线上健身订购渗透率明显偏低。 1.4健身产业链:线上健身市场集中度高,线下健身市场相对分散 健身产业链:健身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资源供给、中游——健身服务、下游——后端需求三个部分。健身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健身器械、教练培训和课程研发;中游包括线上健身服务和线下健身服务,其中主要涵盖线下健身中心、O2O平台和健身类APP;下游主要指针对用户的的后端服务,包括健身服装和道具,健身营养品和信息数据管理等。 线上健身:中国线上健身市场的主要组成大部分包括健身应用程式、视频应用程式、直播应用程序、健身博主及运动产品品牌,考验的是优质专业的健身内容以及线上线下的无缝集成,庞大的用户群体及活跃社区是线上健身市场参与者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根据灼识数据,以2021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及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统计,keep在中国线上健身平台中排名第一,且平均月活跃用户比订阅会员数均为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线下健身:传统健身房市场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2仅占5%,区域性特征较强,地方品牌在用户品牌认知、扩张成本等方面壁垒较高,门店模型跨区域复制的协同效应不足;新式健身房发展时间短、行业内玩家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但随着资本的介入、新玩家的不断涌入和传统玩家的转型升级,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面临洗牌重构。 1.4健身产业链:线上健身市场增速快,健身会员及内容板块有望领涨 线上健身行业市场结构: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线上健身行业主要分为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线上健身物联网、线上健身装备及服饰以及线上健康食品。2021年,我国在线健身市场中健康食品市场的占比最大,高达53%;其次,线上健身装备及服饰占比39%;线上健身物联网、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市场占比分别仅有8%和1%;但从2021-2026年,国内线上健身市场的线上健身物联网和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的业务预计将分别以28.9%和30.8%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将成为市场重要增量来源。 线上健身会员及内容和线上健身物联网行业有望实现高增长:随着中国线上健身人群不断增加,优质的线上健身内容及服务迎来发展的红利窗口期,同时能够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产品销售。根据涮会谘询报告,预计中国线上健身会员比内容板块将从2021年的19.33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74.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0.8%,为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
展开>>
收起<<
《中航证券-社服行业深度报告:健身专题报告:卡路里,“云”燃烧-230106(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社服行业深度报告:健身专题报告:卡路里,“云”燃烧-230106(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社服行业深度报告:健身专题报告:卡路里,“云”燃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1.1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业驶入“快车道”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和上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7811亿元,在2014-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预计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我国健身行业智能化转型:我国健身行业起步较晚,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健身群体数量持续上升,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起步、培育、成长和发展4个阶段,新技术赋能下的智慧健身生态可以更高效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健身需求。 国家政策持续引导:国家持续推出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投入资金加强全国范围的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众体育健康意识的觉醒,驱动健身行业快速发展。 国内健身市场规模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健身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灼识数据,2018-2021年,国内健身市场规模分别为5574亿元/6488亿元/7151亿元/7866亿元,预计2021-201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3.5%,2026年国内健身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793亿元。 国内健身群体不断扩大:根据灼识数据,2018-2021年,国内健身人群数量分别为2.32亿人/2.57亿人/2.83亿人/3.03亿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为全球健身人群(即每周参与两次以上健身活动的人士)最多的国家,预计2021年-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复合年增长率为美国及欧洲的近两倍,中国2021年至2026年的符合年增长率为13.5%,中国/美国/欧洲的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5%/3.4%/3.0%,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达到4.16亿人。 1.2国民健身意识日益提升,人均消费和渗透率提升空间仍较大 国内健身人均消费不到3000元:根据灼识数据,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2596元/人,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消费14269元/人,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国内健身人口渗透率不到美国的1/2:根据灼识咨询,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呈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渗透率(指健身人群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为21.5%,美国为48.2%,欧洲为41.2%,预计2026年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上升至29.3%。 1.3疫情催化居家健身,线上健身成为主流 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线下健身人群正逐步向线上转化,刘畊宏的爆火更是掀起了全民居家健身潮,叠加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助推居家健身的风靡,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灼识咨询数预计,从2021-2026年,国内健身市场的规模将由7866亿元增加到近1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这其中线上健身的市场规模将由约3700亿元增加到近9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3%,远远高于线下的7%;预计线上健身市场占比由2021年的47%提升至61%,超过线下健身市场。 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线下健身人群正逐步向线上转化,刘畊宏的爆火更是掀起了全民居家健身潮,叠加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助推居家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 线下健身会员增速远低于线上健身月活跃用户增速:根据灼识数据,线上健身会员及健身内容的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从2016年的约140万增加才2021年的1.38亿,看来预计到2026年将达不到2.38亿,2021年才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中国线下健身房会员总数预计将从2021年的4100万增加才2026年的4700万,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6%,远低于线上健身会员的增速度。 未来5年中国线上健身渗透率增速有望超过美国:根据灼识数据,中国2021年线上健身订购渗透率为4.8%,而美国为10.7%。与线上音乐及线上视频等其他行业相比,目前中国的线上健身订购渗透率明显偏低。 1.4健身产业链:线上健身市场集中度高,线下健身市场相对分散 健身产业链:健身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资源供给、中游——健身服务、下游——后端需求三个部分。健身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健身器械、教练培训和课程研发;中游包括线上健身服务和线下健身服务,其中主要涵盖线下健身中心、O2O平台和健身类APP;下游主要指针对用户的的后端服务,包括健身服装和道具,健身营养品和信息数据管理等。 线上健身:中国线上健身市场的主要组成大部分包括健身应用程式、视频应用程式、直播应用程序、健身博主及运动产品品牌,考验的是优质专业的健身内容以及线上线下的无缝集成,庞大的用户群体及活跃社区是线上健身市场参与者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根据灼识数据,以2021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及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统计,keep在中国线上健身平台中排名第一,且平均月活跃用户比订阅会员数均为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线下健身:传统健身房市场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2仅占5%,区域性特征较强,地方品牌在用户品牌认知、扩张成本等方面壁垒较高,门店模型跨区域复制的协同效应不足;新式健身房发展时间短、行业内玩家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但随着资本的介入、新玩家的不断涌入和传统玩家的转型升级,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面临洗牌重构。 1.4健身产业链:线上健身市场增速快,健身会员及内容板块有望领涨 线上健身行业市场结构: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线上健身行业主要分为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线上健身物联网、线上健身装备及服饰以及线上健康食品。2021年,我国在线健身市场中健康食品市场的占比最大,高达53%;其次,线上健身装备及服饰占比39%;线上健身物联网、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市场占比分别仅有8%和1%;但从2021-2026年,国内线上健身市场的线上健身物联网和线上健身会员及课程的业务预计将分别以28.9%和30.8%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将成为市场重要增量来源。 线上健身会员及内容和线上健身物联网行业有望实现高增长:随着中国线上健身人群不断增加,优质的线上健身内容及服务迎来发展的红利窗口期,同时能够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产品销售。根据涮会谘询报告,预计中国线上健身会员比内容板块将从2021年的19.33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74.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0.8%,为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