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资产配置策略月报:经济触底反弹,短期情绪偏强-230104

文本预览:
报告要点 展望1月,在疫情度过高峰期之后,经济大概率触底反弹。权益反弹仍继续,但幅度不可高估;债券虽然暂时没有转向的风险,但做多的性价比较低;商品长期大方向上的逻辑在于国内外的周期错配,贵金属长期看多。 摘要: 展望1月,在疫情度过高峰期之后,经济大概率触底反弹。但疫情只是当前经济的扰动项之一。另一方面本轮疫情冲击与上半年不同,本轮伴随着防疫政策的边际变化,市场并未过多计价短期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反而对疫情缓解后经济的反弹更为看重,因此经济反弹带来的提振效果也不可高估。12月经济数据大概率偏差,但在疫情高峰冲击下早被市场预期,因此1月应更关注一些高频数据。 短期内仍可把握经济触底反弹带来的机会,权益市场短期延续反弹,但长期来看仍有反复,交易型资金可参与短期反弹,配置型资金需等待右侧机会入场。债市在流动性冲击缓解之后有一定的反弹,但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虽然暂时还不会转向进入熊市,但多头配置的性价比较低。商品在海外衰退预期强化和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国内定价品种强于海外定价品种,贵金属长期看多。 本轮权益市场反弹与五、六月的反弹均是触底反弹,但表现明显不同。背后的差异主要在于:1)年初几轮快速下跌积累了较多跌幅,情绪的弹性也更大;2)五、六月基本面获得了较大幅度的修复,而11月基本面仍偏弱,更多的由预期推动反弹。因此11月反弹的力度不及五月。但是,进入一月后基本面修复的预期逐步强化,待高频数据验证基本面修复后,本轮反弹可能从由预期推动转向由基本面推动。 权益:反弹仍继续,但幅度不可高估。目前随着经济触底反弹,短期获得内上行驱动。但疫情只是影响经济的因素之一,疫情扰动弱化带来的反弹幅度不可高估。从风格上来看,消费板块已经基本完全计价疫后消费修复预期,当前反而面临资金获利离场。后续方向或为信创、先进制造等替代逻辑,低位有补涨空间,侧重小盘成长风格。 债券:预计仍维持低利率震荡。近期随着流动性冲击缓解,债市向上修复,市场并未继续交易宽信用预期。展望后市,债市虽然暂时没有转向的风险,但做多的性价比较低。类似于此次的流动性冲击可能还会发生,短久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商品:长期大方向上的逻辑在于国内外的周期错配,国内经济企稳反弹和海外经济需求走弱超预期,国内定价商品(黑色、建材、部分有色多头)强于海外定价商品(铜、原油)。贵金属长期看多。 风险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美联储超预期收紧;海外衰退超预期;疫情超预期
展开>>
收起<<
《中信期货-资产配置策略月报:经济触底反弹,短期情绪偏强-230104(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资产配置策略月报:经济触底反弹,短期情绪偏强-230104(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信期货《资产配置策略月报:经济触底反弹,短期情绪偏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报告要点 展望1月,在疫情度过高峰期之后,经济大概率触底反弹。权益反弹仍继续,但幅度不可高估;债券虽然暂时没有转向的风险,但做多的性价比较低;商品长期大方向上的逻辑在于国内外的周期错配,贵金属长期看多。 摘要: 展望1月,在疫情度过高峰期之后,经济大概率触底反弹。但疫情只是当前经济的扰动项之一。另一方面本轮疫情冲击与上半年不同,本轮伴随着防疫政策的边际变化,市场并未过多计价短期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反而对疫情缓解后经济的反弹更为看重,因此经济反弹带来的提振效果也不可高估。12月经济数据大概率偏差,但在疫情高峰冲击下早被市场预期,因此1月应更关注一些高频数据。 短期内仍可把握经济触底反弹带来的机会,权益市场短期延续反弹,但长期来看仍有反复,交易型资金可参与短期反弹,配置型资金需等待右侧机会入场。债市在流动性冲击缓解之后有一定的反弹,但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虽然暂时还不会转向进入熊市,但多头配置的性价比较低。商品在海外衰退预期强化和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国内定价品种强于海外定价品种,贵金属长期看多。 本轮权益市场反弹与五、六月的反弹均是触底反弹,但表现明显不同。背后的差异主要在于:1)年初几轮快速下跌积累了较多跌幅,情绪的弹性也更大;2)五、六月基本面获得了较大幅度的修复,而11月基本面仍偏弱,更多的由预期推动反弹。因此11月反弹的力度不及五月。但是,进入一月后基本面修复的预期逐步强化,待高频数据验证基本面修复后,本轮反弹可能从由预期推动转向由基本面推动。 权益:反弹仍继续,但幅度不可高估。目前随着经济触底反弹,短期获得内上行驱动。但疫情只是影响经济的因素之一,疫情扰动弱化带来的反弹幅度不可高估。从风格上来看,消费板块已经基本完全计价疫后消费修复预期,当前反而面临资金获利离场。后续方向或为信创、先进制造等替代逻辑,低位有补涨空间,侧重小盘成长风格。 债券:预计仍维持低利率震荡。近期随着流动性冲击缓解,债市向上修复,市场并未继续交易宽信用预期。展望后市,债市虽然暂时没有转向的风险,但做多的性价比较低。类似于此次的流动性冲击可能还会发生,短久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商品:长期大方向上的逻辑在于国内外的周期错配,国内经济企稳反弹和海外经济需求走弱超预期,国内定价商品(黑色、建材、部分有色多头)强于海外定价商品(铜、原油)。贵金属长期看多。 风险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美联储超预期收紧;海外衰退超预期;疫情超预期